第161章(第2/2页)

况且女帝扶持女子,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可现在的皇帝不行,很多事情他都做不了,比如开疆拓土,他如果想打仗,满朝文武都会阻止他。

因为朝廷没钱,没兵,没武器,没有一定能赢的信心。

皇帝想到这儿,又看了眼他的七女儿,或许有些人天生就该为帝王,听天幕的说法,他女儿想做的事情,最后都做到的。

君臣和睦,上下一心,共创盛世,这种场景只在传说中出现过,那些圣人明君才能做到。

“在新阳年间门,还发生了许许多多的事情,大帝的功绩,是说也说不完,写也写不尽,后世人去议论,有时候会因为太多,丢三落四,无论怎么提及都不够全面。”

“所以我拉了一张表,上面写着每一年大庄发生的巨大改变。”

天幕说着,改变了呈现出的画面,变成了密密麻麻的文字。

字被简化过,但还留有大致的形态,联系上下文,连蒙带猜也能明白上面是什么意思。

刚开始看的时候,所有人的表情都还算寻常,前期出现的事情,天幕几乎都已经说完了。

虽然摆在明面上看还是会觉得好夸张,但已经经历了第一波冲击后,内心有了一层防备,倒不至于让人目瞪口呆。

可是往后看,他们的表情开始变了。

本以为前面的就已经够多,没想到后面还有更多!而且那些字,他们猜能猜出是什么,却看不懂是什么意思!

什么全国铺建列车轨道,通车运行,港口贸易额突破百亿大关实现经济全球霸主,使草原佛地百姓彻底归顺……

前面看不懂的就算了,草原佛地那么容易安抚吗?不光打下来只用了一年,归化百姓竟然也只有了五到十年而已。

这简直不合常理。

要知道一个地方打下来后,想要那个地方彻底融入中原,少说也要个百年时间门,两边已经能自由通婚,血脉交融才行。

十年够干什么的?可能草原和佛地的百姓,有的刚知道自己被灭国,融入了中原。

匪夷所思!

如果他们能打开弹幕,就会看见满屏“大帝开挂了”的言论,这个速度,放到后世也是相当炸裂的。

可当时大帝就是做到了。

中原一直被最优秀的人保护的很好,建设的很强,这些短暂数字的背后,是无数人从中原奔赴到边疆,入陌生之地,费尽心血,辛苦耕耘的结果。

那些人,将自己最热烈美好的年华贡献给了一个从未踏足过的地方,无惧风刀霜剑,只知倔强往前。

他们才是这份奇迹的创造者,那些可能只会留存史书中寥寥一笔的名字。

看完那长而又长的功绩图,所有人都沉默了,不少人眼中燃起了火焰,那是希望的火。

为臣者,谁不想让国家变强?即便是奸佞贪官,也想要国家更好,小国弱国处处都不行,贪钱都贪不了几文。

如何将一个国家建设的更好,是大部分臣子毕生的命题,现在有一个最优解就摆在他们面前,而他们要选择的,是听从命运的安排,还是咬紧牙关,非要跟天命对着干。

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前者。

他们当上官,是为了给自己逆天改命,但不是为了跟天命对着干,跟大庄大部分百姓对着干。

虽说与天斗其乐无穷,但一般正常人都不会想要与天斗,谁不想顺顺利利的过完一生啊。

于是不少心里活络的官员,已经开始物色家中的女儿了,他们肯定不能明面上直接去支持七公主夺嫡。

但他们可以让家里的女儿去找七公主,天幕不是说过了嘛,那位公主,日后非常喜欢提拔女官。

当然,也不乏有腐朽之人,嚷嚷着牝鸡司晨,说这事天道不允。

只是这部分人的声音,无法直达天听,也就不会引起大波浪,在百姓想要过上天幕所说的那些好日子的愿景下,那些声音,不过是历史车轮碾过后的灰尘,不值一提。

天幕很快就落下了帷幕,视频已经够长了。

但是这场天幕引起的骚乱,才刚刚开始,远没到要结束的时候。

敬王的罪责要一一查明,再依法处理,太子党的事情也要给天下人一个交代,而在天幕中,占据了一席之地的申王,他究竟都干了什么,也得查清楚。

同时,沈玉耀日后到底怎么安排,也得多想想。

她是天命所归,可太子还没死,现在将她扶上位,于情于理都不合适。

皇帝还需要多沉思一段时间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