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鸡汤米面(第4/5页)

因为如果说他们买灌汤包的难度是中等,起得早或者赶得巧还能买到。但上过热搜的绿豆糕的难度就是地狱,到现在,还有很多老顾客只闻其名不知其味。

因为新来的客人真的太多了!

虽然相较于旁边的网红餐厅,比如米娅西餐厅,白记饭馆的客人不算特别多,但也有了相当的规模。

在吃货眼里,宝藏店铺被发现了让他们既高兴又痛苦。高兴是因为觉得其他人有眼光,难受是因为他们抢了自己的位置。

因为上过热搜,加上酒酒茶的直播,连店里免费供应的咸菜都供不应求了。

大家其实都挺有素质的,并没有因为咸菜是免费就无止境地取。但是基数大了,而且这里的咸菜是他们吃过最好吃的咸菜,脆爽咸鲜,特别开胃,所以每次来店里都会取一些腌雪菜,腌豇豆和腌萝卜。

久而久之,店里的咸菜就不够用了,白一诺又买了好几个大型的腌菜坛子,才勉强跟得上店里的消耗。

二中学生们见自己吃饭的绝配——咸菜告罄了好几次,有些不淡定了。

为了可持续性发展,他们甚至开始了互相监督,遇到不自觉多拿咸菜的客人,会幽幽地出声提醒:“不能再多了……”

他们之间甚至有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一个成熟的客人,每次吃饭拿的咸菜不应该超过半碟!

而且不少二中学子在灌汤包的美味之下,不禁忘了之前墨守成规的规矩——不要在朋友圈再安利白记饭馆了,这里的座位真得太难抢了。

他们在吃过灌汤包之后,不约而同地将照片发到了朋友圈里。

[你们看见没有,这个灌汤包比我的手还要大呀。但是它的皮居然这么薄,我都怀疑它的皮不是面做的,而是加了什么奇奇怪怪的添加剂,不然面食怎么会有这么强大的支撑力。结果吃了以后,好吧,是我犯蠢了,人家是真的韧。]

[晚自习的时间太赶了,我来不及去排队,所以根本吃不到你们说的灌汤包。于是我让妈妈给我送饭的时候顺道去买一个带到学校来。虽然妈妈总说我是她的小棉袄,但是她却把我的灌汤包吃掉了,还不停跟我描述那灌汤包的味道,说真香真香。是我这个棉袄漏风了还是我妈觉得热不要我了?]

[我跟你们不一样,我没有拜托别人帮我买。因为饭点的位置实在是太难抢了,所以我和朋友借口生病逃了自习跑到白记饭馆。吃着吃着,阴间的事情来了,老班站在我们背后,不知道看我们吃看了多久。我们被他一通训斥,等到他终于放我们走的时候,我才发现——老班也是逃了自习来买灌汤包的!]

随着店里的生意越来越好,店里的食材备得越来越多,白一诺有时会有些忙不过来。

虽然越来越多的客人希望白记饭馆开启外卖服务:“三伏天不用出门,在家里就能吃到白记饭馆的菜那该是多么爽呀。”

但是白一诺只能委婉地表示:“人手不够,暂时做不了外卖。”

从店开张那日算起,经营了不过一个月,因为生意好,她已经摆脱了囊中空空的窘境,也算是小有存款。在越来越多的客人希望她扩大经营后,她决定招一个帮工。

凌晨四点半,在门口贴了招聘启事之后,她出门购买今天做菜的食材。

她买土鸡的地方是固定的,这附近有一个巨大的农贸市场,有一家专卖土鸡的店铺。她家的土鸡不是假冒的饲料鸡,是真的放养于山野林间的肉鸡,毛亮脚细,肉质嫩,口味鲜。

但是识货的人少,因为卖得比较贵,销量比不上隔壁卖得比较便宜的假冒土鸡。店主是个七十多岁的老奶奶,虽然年纪大了但是手脚麻利,杀鸡杀得很快,还送货到店。

王奶奶有三个儿子,在她年轻的时候,大儿子和丈夫送货的时候出车祸没了。她于是独自拉扯二儿子和小儿子长大。因为小儿子比较年幼加上是遗腹子,王奶奶更偏爱小儿子,家里有什么好的东西都紧着小儿子。

二儿子因为母亲的偏心心灰意冷,长大后选择远走国外。备受宠爱的小儿子却一点都不孝顺,根本看不起母亲,觉得她在菜市场杀鸡十分丢人,连婚宴都不让她去,拿走了母亲的钱,却根本不谈如何赡养她。

王奶奶于是到了颐养天年的年纪,还在为生计忙活,晚上就住在农贸市场里。要不是白一诺听到其他卖菜的阿姨说起这件事,她还不知道看起来挺乐观的王奶奶还有这种过往。

白一诺在知道这件事情之后,每次来买鸡都会多买一些。

回到店里之后,她看到后院做的米面已经晒干。

米面是由大米做成的,将大米磨成米浆,然后倒在簸箕上铺成薄薄的一层,上锅蒸熟之后米面就成型了。接着将软软的米面切成丝,可以直接下锅吃,也可以晒干,晒干的米面能保存好多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