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火锅二更(第3/3页)

阿姨想到中午那幅盛况,不禁说:“一诺啊,你这店里的人真的是越来越多了,听说海市日报都来采访你了。林姨那边精品店的生意都被你带得更好了,我们这条街的生意呀,都是承蒙你的照顾呢。”

白一诺笑了笑,谦虚地说:“那是你们东西做的好,客人才会去买的。”

“你不要谦虚了,我店里的生意我还不知道吗?我听我店里的新客人说,他们就是特意来白记饭馆吃饭的,顺带进来看看我的衣服。”

阿姨想到店里人越来越多,于是提议:“对了,你的客人越来越多,经常排起长队,你有没有打算把店里扩建一下?”

“有这种想法。”白一诺说:“我看到很多客人特意赶来,但是却因为排的队太长,导致时间不够,吃不到饭,挺可惜的。”

阿姨关切地说:“之前那个老李和老张不是说让你租他们家的铺子吗,就在斜对面。”

白一诺想到那两个铺子,摇了摇头:“我想找一个近一点的。”

阿姨听到这话之后,有些遗憾:“那可不好找了。这条街的店面租是租的到,但是没和你这么近的,我帮你留意着,如果有消息就告诉你。”

白一诺点了点头,说了声谢谢。她觉得希望不大,但是不会小看这群街坊邻居的关系网和信息网。这群叔叔阿姨连街坊邻居的亲戚的亲戚在做什么都知道,找一个铺子对他们来说应该不难。

因为最近上了火锅,白记饭馆的扩建确实可以提升日程了。

原因无他,就是因为火锅太香了!只要有一个人在吃火锅,整个白记饭馆都能闻到火锅牛油和香料的味道。

这股香味勾得在吃炒菜的人丢了魂,纷纷告诉白一诺自己最近因为各种原因,比如减肥,比如胃出了问题不能吃火锅,所以不能闻到火锅的味道,希望吃火锅的人保持节制!

白一诺记住了这些客人的诉求,但是以现在的条件,没有办法给他们解决问题。

其实如果让那些吃不到火锅的人听到这些客人的话,一定会散发浓浓的柠檬香气。

白一诺看了会白记饭馆的小程序上的留言板区,上面的第一条最热评论就是:“老板,快在小程序上架火锅,你不要不识抬举,不然我就跪下来求你。”

白一诺选择性地忽略了这句话,毕竟如果是平常的炒菜的话,确实可以打包,但是火锅不行,不仅没有这个打包条件,还失去了原本的口感。她为了让客人尝到味道最好的菜,不会自己砸了自己的招牌。

于是,那些不能来现场吃的人就和火锅无缘了。

这时,白一诺接到了一个电话,点击接通键,对面传来食天下杂志主编的声音。

主编说:“导演昨天已经到海市了,我安排你们见次面,见面地点就安排在白记饭馆吧。”

上次主编问白一诺要不要参加至味纪录片的拍摄,如果想参加的话,他可以向导演推荐白记饭馆。

白一诺不知道至味纪录片是什么,当时告诉主编要考虑一下。

当时主编听到的话之后,不禁愣了愣,如果是正常的店家,才知道这种机会的时候,一定会立刻答应吧,这个白记饭馆怎么如此特立独行?

主编转念一想,老板手艺这么好,高人自有的怪癖,他是尊重的,于是没有生气,反而给了白一诺电话,告诉如果决定了就拨通他的电话。

其实白一诺并不是存心想要拒绝至味纪录片,只是因为满打满算来到现在才三四个月,吸收的知识大多都在生活上和厨艺上,对其他的事情了解很少。

白一诺是个慎重的人,在调查完至味纪录片到底是什么之后,登上这个纪录片对白记饭馆百利而无一害,才答应了主编。

……

郑自勋是至味纪录片的总导演,是中央台的纪录片导演,也是个京城人。

他飞到海市的时候,感觉自己人都要没了。因为海市……真真真是太冷了!

要不是因为工作需要,他才不会在秋冬两季来海市。

北方的冷是物理攻击,而南方的寒冷是魔法攻击。虽然都很冷,但是京城有供暖,而海市没有,这是个历史遗留问题。在国家决定供暖的时候,设计人员采用了一刀切的方式,秦岭淮河这条分界线以北供暖,以南不供暖。但是秦岭作为一条绵延不绝拔地而起的山脉,可以有效地抵制住北边而来的冷空气,但是淮河只是一条河,它能挡住什么?

对了,他爸也来海市了。说起来有些奇怪,老爷子和他一样,也受不了海市的冬天,但也不喜欢京城的冬天,雾霾太重。每到冬天就会去海南长住。然而这次他没听到老爷子去海南的消息。

郑自勋纳闷极了,老爷子怎么在海市停留了这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