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知青到来(第3/4页)

练秀安不可思议:“知识青年?”

小柴点点头。

真是奇怪,他们乡下的人都想去城里找份工作,可城里的人反而想来他们乡下劳作。

小柴挠头,这情形她怎么越来越看不懂了?

宋禾在幼儿园中听到这件事时,心中是“卧槽”一声的。

知青啊!

她曾经陪着姥姥看过不少这个年代的电视剧,十部里头就有八部中有知青。

知青是这个年代的特殊产物,其实打从五几年那阵便有了。

他们自愿来到农村劳作干活,或者是到边境去保卫边疆,实在能称得上是伟大的一代。

但要说大规模的知青下乡,还得从明年才能开始,一直持续到十年后。

不过此刻宋禾没空关心这些,她满脑袋都是知青来了后该住在哪里?

这个公社哪里还有空房子呢?

不出意料的话,就她隔壁空房子多了。

宋禾表情复杂,颇有一种吃瓜吃到自己头上来的感觉。

火车“哐当哐当”地往前开。

穿过黑暗的隧道,车厢立刻又变得明亮。

当快靠近平和县车站时,火车速度慢慢在下降。

这半个车厢的人开始振奋,他们都是要在平和县下车的,对未来在平和县的生活十分憧憬。

突然有个穿着白衬衣的男人站起身,激动道:“大家请怀着最热枕的心踏上这片土地,我们将在这片土地上干出一番事业,干出一番成绩!”

“是的!”

所有人齐齐鼓掌!顷刻之间,整个车厢想起猛烈的掌声!

“我们要到广大的农村去,我们要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农村的土地上!在哪干不是干!”

“好!”

再次发出震耳欲聋的响声。

有些人都忍不住站起身,激动得满脸通红,恨不得当即就下火车去劳作!

……

然而车厢的另一头,却坐着几个魂不守舍,疲惫不堪的人。

“嘶——”

坐在椅子上的一位老人突然按住胸口,旁边原本闭着眼睛的年轻人立刻惊醒,霍地站起身,从他兜里掏出一个药片递给他,又旋开水壶,不停摩挲着老人的脊背。

好一会儿,等老人脸上轻松了,他才紧张问:“老师,您怎么样了?还好吗?”

老人点点头,有气无力靠在椅背上,说不出什么话。

又过一会儿,一个头发已经发白的女人走了过来,担忧问:“老俞是不是又发病了?能不能让他们通融一下,到了平和县后去趟医院?”

年轻人也点点头。

俞许把眼镜取下来,慢慢挪动身体躺好,摇摇头道:“我没事儿。”

说着,抱歉地看了年轻人一眼:“清淮,我这病麻烦你了。”

陆清淮无奈道:“老师您怎么又讲这话,我小时候麻烦您的事也不少。”

俞许露出一抹笑:“那些都不算什么,我当时帮你有余力,跟你现在舍下一切来帮我却是不同。”

对面的女人也点点头,她叫钱卿元,跟俞许是夫妻。

两人在学校待了一辈子,无儿无女,到老了又遇上这种事,如果没有陆清淮,还不晓得该怎么办。

陆清淮也不和两位老人争,拿着水壶起身去装水。

离开两位老人视线后他眉心一蹙,脸上担忧尽显。

也不知道这河西公社怎么样,老师的身体经不住再一次的折腾。

火车慢慢开进平和县,站台出现在眼前,使得知青们趴在窗户边上,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窗外。

陆清淮三人也在看着这个地方,他们或许要生活好几年的地方。

车厢上的人鱼贯而出,左顾右盼地寻找目标。

“哎,河西公社在那儿!我听到那人在喊啦!”

“我们去的是湖前公社,我怎么没找到呢!”

一群人聚集在一起,每个人手上都拖着行李,脚下还放着好些包箱。

这次河西公社接人的可不止有小李,还有宋禾。

她今天来县城中开会,而自行车昨日被小柴借走了,只能跟着小李的马车来。

宋禾忧心忡忡地靠坐在马车上:“咋这么多人,可别等会儿没我的座位吧。”

失策了,早知道刚刚就跟着李家村的马车回去,回李家村也得经过公社呀。

今天县城赶集,李八叔也有来。可李八叔的马车也不晓得是不是前两天拉过草塘泥,马车上还有些许泥土没清理干净,所以宋禾才没坐。

现在只能后悔,暗暗祈祷待会儿能够坐得下。

小李心也悬呢:“小禾老师咋办?我真没带过这么多人,万一路上翻车了该咋办?”

被他这么一说,宋禾更后悔了呢。

两人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天,时不时喊一句“河西公社”,小李手上又举着一个写着“河西公社”的牌子。

远方那一群人磨蹭好一会儿,终于走过来了四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