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民心(第2/3页)

“你个憨货,是想上赶着去找死吗?还想叫上你大哥他们一起?俺们一家老小还过不过了?”

“老二也是好意,才会提这事,你嚷嚷什么?”

正蹲在门口台阶上的黄老汉说完老伴后,看向二儿子,叹了口气道。

“老二啊,前两年,是俺们爷几个轮着去修堤,才能活着回来,虽说家里的地被淹了,好在前两年收成好,攒了点余粮。”

“再加上山边子还有块红薯地,也就是吃得假一些,这日子还能凑和着过下去,不被强征俺们就谢天谢地了,你就别惦记着为省口粮去修堤的事了。”

黄二柱赶紧解释道。

“哎呀,爹,你不知道,这趟不一样,当官的说了,朝廷这趟是征工,每天管饭管饱不说,还给十文工钱,十文哪。”

黄二柱伸出两只手比划着,满脸激动。

“当官的还说,这是因为朝廷知道俺们受了灾,有意给俺们这些穷人发钱,所以不叫征劳役,叫征工,还叫工代赈啥的,俺听不太明白,反正就是不管是去修大堤的,还是去沿河两岸挖大沟的,都管饭给钱。”

听说还给钱,黄老太的眼睛立刻亮了一下,却面带迟疑的回道。

“俺咋觉得这事听着这么不靠谱呢,这古往今来,老百姓给官家干活,哪有官家给钱的好事呢。”

黄老汉心中也存在着同样的想法,毕竟他们夫妻活了大半辈子,从没听说过这种事。

“老二,你娘说得对,你别是被人哄了吧?”

黄二柱正想解释,就看到黄大柱背着锄头快步进院。

“爹,俺们刚才在山边子那边,看到老洪家的人,抄小路去镇上,还说什么‘快点、别赶不上趟’之类的话,你们听说镇上有啥好事吗?”

落后一步的黄三柱喘着气回道。

“看老洪家的人偷偷摸摸的样子,不用问都知道,镇上肯定有好事,俺们也赶紧去吧。”

听说这话,黄老汉也心中一动,老洪家出了个里长,在村里势大,有啥好事,他们那门子肯定冲在前头,要是坏事,他们肯定会缩在后头。

黄老太更是一拍大腿道。

“哎呀,看来老二说得是真的啊,这么好的事儿,差点被俺们给错过去,又让老洪家占尽便宜,去,你们赶紧去,不对,看你们这邋遢样,还是先回去换身衣服再走。”

黄老汉已经精神抖擞站起身,听到老伴的话,连下台阶,连摆手道。

“不用换,俺们都是庄稼人,一看就知道是干活的好手,衣服脏些是常事。”

看到他爹这架势,黄二柱赶紧劝阻道。

“爹,俺们兄弟去就行了,你就不用去了吧。”

黄老汉不服气的说道。

“能吃饱饭的好事,俺凭啥不去,不比在家里天天喝红薯糊糊汤强。”

关键是还有钱拿,他们家有四个劳力,每人一天十文,加起来就是四十文,一个月下来,就能有一两多银子的收入,再加上他们四个不在家里吃,还能省下一些粮食,让家里的妇孺吃好些。

这可是打着灯笼都找不到的大好事,所以黄老汉现在是充满雄心壮志的带着三个儿子大步出门,黄大柱和黄三柱还有些不解。

“爹,你还没说,那镇上倒底有啥好事呢?”

黄老汉边急匆匆的带着人往外走,边低声回道。

“老二今天去镇上换盐,正好遇上当官的来镇上征工,不是征劳役,是征工,知道吗?三餐管饱不说,每天还给十文钱,我本来还当他是在说什么梦话。”

“既然你们遇上老洪家的人了,就说明这事肯定不是假的,对了,你们先走快点,我去通知你叔他们。”

黄三柱下意识想要劝阻。

“爹,这给钱的好事,肯定连镇上的人都要抢着去,要是知道的人多了,俺们选不上咋办?”

“俺们可不能像老洪家,总做些昧着良心吃独食的事,你们先去就行了,这要是事后让人知道俺们赶上趟了,没通知其他人,将来不得被人戳脊梁骨啊。”

听到这话,黄三柱才无奈的松手,对他的两个兄长说道。

“看来俺们可得跑快点,被俺爹这么一通知,村里人肯定都得去,既然朝廷给这么好的待遇,要的人肯定不多。”

他们河口村是这次大堤溃口被淹的村子之一,好田好地里的庄稼都被淹了,只剩下一些山坡上的劣地没受损,要不是祖祖辈辈都被淹出经验了,尽量将房子往坡上建,说不得现在连家都被淹了。

没了好田好地里种的庄稼,他们家家户户的生计都有些艰难,靠着朝廷前两年推广种植的高产红薯,倒是饿不死人,可是红薯那东西吃多了烧心,总吃也不是个办法。

现在有了这只要出力干活,就能管饱,还给工钱的活,只要不是那种懒汉,肯定是家家男丁都要去应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