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我替你骂了(第2/3页)

“弟子第五伦,已经指着鼻尖,统统骂给王莽听了!”

当初第五伦微末之躯,纵然心有愤怒,却什么都做不了,只能带着扬雄说他是“天下之士”的厚望,默默将这仇藏在心里。

可现在,却是新丰鸿门斧镰举,灞水河畔旌旗摇,借着一份檄文,第五伦的唾沫星子喷在老王脸上,痛快!

“夫子在天之灵,足以告慰。”

而往后,就算第五伦要将三代单传无儿无女的扬雄抬上“儒家圣人”地位,就凭这说成是“扬雄遗书”的檄文,也足以将扬子云《剧秦美新》的黑历史掩盖,变得有理有据!

但现在想这些为时尚早,第五伦只指着灞水上的火光对王隆道:“文山,现在的形势不容乐观啊。”

若是第五伦举事在前,打王莽一个措手不及,此时此刻,灞桥肯定拿下了。

但还是要怪猪队友,王莽发现王涉、董忠、刘歆三人阴谋在先,这让新室多了足足半天时间反应,王业来新丰欲赚第五伦入京的同时,北军诸校已经接了命令向东集结,以防不测。

就是这要命的半天时间差,将第五伦的大军卡在了灞水之畔。

而且万万没想到的,对面的北军,身为天下精锐,居然如此之怂,赶在第五伦“夜渡灞桥”前,直接一把火将桥烧了!

……

而另一头,王莽虽然被第五伦檄文气得吐血,却也没直接晕厥,而是连下数道急令。

二十五日平旦时分,天色微亮之际,“四将”之一的宁始将军史谌带着皇帝诏令,带领长水胡骑三千人驰骋向东。

史谌就是王莽预定的史皇后之父,汉宣帝时备受宠信的外戚史氏之后也,本该是大喜的日子,却被第五伦造反给搅合了。

事到如今,还结什么婚?他也顾不得送女入京,而被火速任命,赶赴前线。

要命的是,这前线,距离常安只有短短四十里!

等史谌来到枳道时,见到的却是还在冒烟的灞桥。

灞桥一年多前就遭过次灾,为了保证这道通往关中东部最主要的交通线,王莽还发动民夫,将全木构的桥体换成了石头墩子,在于上搭建木板。

废了数月修起来的新桥梁,如今却再度一夜而焚。烧了一夜后火势渐小,木板几乎被大火燎尽,只剩下几十个黑漆漆的桥墩伫立于水中。

史谌颇为惊讶,立刻与分管此地的前将军王盛询问:“崇新公,陛下令北军诸校向东进攻,击灭第五伦叛军,为何这桥却烧了?”

王盛本是常安城北的卖饼小贩,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大新建立前夕,里长忽然将他找了去,然后送到宫中,王盛都快吓死了,还以为自己要被割了做宦官。

结果却是有相面者按照图籍,一个个观察他们的容貌,询问生辰日。

原来,是哀章所献金匮里,正好预言王莽大臣里有“王兴、王盛”的名字,王莽遂按图索骥,依照卜卦相貌在常安寻找,最后这好运气就砸到了王盛头上。

朝为卖饼郎,夕为崇新公,这蹿升之快,真是让人羡慕,又觉得滑稽。

如今王莽手下没有大将,遂点了王盛前来步兵营,昨日方至,得知第五伦已经起兵,还要打霸陵,霸陵宰向他求助,王盛没有丝毫的犹豫,直接将东岸驻军撤到西岸来,打死不去支援。

而等第五伦大军夺取霸陵县,开始派遣游骑来侦查灞桥情况,打算夜渡,岂料区区几十游骑,就直接将王盛吓到,一不做二不休,下令烧桥!

这才有了眼前的光景,但王盛死活不承认,只道:“宁始将军,这是叛军放的火,彼辈就怕我军渡河进攻啊!”

王盛很快就被打了脸,虽然桥直接没了,但赶在天色没亮前,第五伦派遣耿弇从步兵营防备较弱的地方数次试图泅渡。

正值盛夏,是河流涨水之时,灞水又是关中干流,最狭窄处也超过了百步,河心最浅的地方亦能将人淹没,像王隆那般形单影只一个人泅水溜过来容易,但大队人马却不好渡。

第五伦的大军是夜尝试了数次,都被在水边防备的北军发现,强渡失败。

还是兵太烂的缘故,指望新兵们顶着对岸的箭矢,淌着湍急的河水佯攻对岸,不太现实。

若是人人都像第五伦带来的八百士吏那般训练充足,士气高昂,区区灞水岂在话下,但他也不舍得将这批人集结起来一起用——一旦基层军吏被抽调一空,其余三万多人的指挥就完全失灵。

随着北军诸校陆续抵达,强渡的时机已逝,双方只能隔着灞水对峙。

虽然王莽要求北军“主动进攻,剿灭叛军”,但既然桥已经烧了,宁始将军史谌也顺水推舟,索性在灞水畔布防。

灞水西岸,从北到南上百里内,分别有四处防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