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怀哉(第2/3页)

“大王!”

邓晔朝第五伦三稽首:“析县一别,臣日夜念着大王旧恩!”

哪有什么恩,萍水相逢而已,析县的贼头子邓晔和于匡,是第五伦当初不打不相识的故人了,但这邓晔还真没见过面。第五伦的线报说他们在刘伯升军中,还没来得及联络,仗就打完了。

邓晔很聪明,没有急着背刺刘伯升,而是在其兵败之际,派人联络各路心怀叵测的杂牌军渠帅,约合他们投魏王。他本部只有千余人,如今竟是收拢了四五千。邓晔很清楚,这就是投靠的资本,又鼓吹自己与魏王是老朋友,被众人推举为代表来见。

对绿林降兵,第五伦是来者不拒的,往后若要南下,他们就是向导和炮灰,问得邓晔在绿林只是“辅汉校尉”时,第五伦大方地给了他一个“偏将军”的职位。

“我不似刘伯升,只让将军做辅助。”

第五伦笑道:“将军可是要做我主力的!”

此言吓了邓晔一大跳,但他就爱当辅助啊!

可第五伦的话语却没商量:“请将军为我前锋,继续收拢渭南绿林残兵。”

“他日取武关商於,还得仰仗将军这当地人!”

而对来投的另一个人,第五伦麾下众人态度就复杂多了。

那人从船上下来,看着满目疮痍的战场,良久无言,他也望见了正在被放入棺椁的刘伯升尸身——这棺材是第五伦军中为将领备着的。

难过的情绪纠结于心,但见刘伯升得厚葬,起码稍稍松了口气,岑彭朝昔日恩主下拜,重重顿首,与他作别,这才起身朝第五伦走去。

众将校在交龙之旂下看着岑彭靠近,见其先拜刘伯升而后来谒见,郑统等人都颇为不满,他们多少听说过此人名号:与第五伦有故,后来跟着严伯石剿匪,也打出过力挫下江的大胜,但绿林却越剿越多,最后被困宛城,竟然在十万人包围下,守了足足小半年。

不得不承认,这是位将才,但其先从严伯石,后降于刘伯升,今又来投魏王,叫郑统等信奉“忠臣不事二主”的人颇为不齿,就差骂岑彭“三姓家奴”了。

时值深秋,渭北的风冷,众人斜眼而观的眼神更冷,唯一的老友任光也不在其中。

岑彭这百多步走得很艰难,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就像他这几年曲曲折折的人生一样,甚至不太敢抬起头看第五伦,只盯着自己的鞋尖。昔日的自信,都被生活给磨没了,往后等待自己的又是什么?

直到魏将们发出了一声诧异,脚步声渐渐近了,一双沾满泥土和鲜血的鞮出现在面前。

抬起头时,岑彭见到的是第五伦的笑容,魏王竟亲自走过来迎他,还将身后的黑色貂绒大氅解下,给衣着单薄的岑彭披上。

“君然。”

第五伦拍着岑彭,岑君然已是情不自禁,肩膀有些颤抖:“日盼夜盼,终有今日。怀哉怀哉,曷月汝还归哉!”

……

岑将军,欢迎回家!

原本忧心忡忡的岑彭一时泪目,流落之苦,不平之鸣,一切委屈,都消解在这句话里了。

第五伦给了岑彭极高的礼仪,携其手而行,又让众将校一一来与他相见,这些“骄兵悍将”各有性格,都是极其难驯的,对岑彭要么鄙夷,要么不信,甚至会冷不丁说两句阴阳怪气的话,看似恭维,实则埋汰。

但岑彭却都能缄默而对,众将校的态度都无所谓,只要魏王和老友任光知他,足矣!

与岑彭在帐内坐着吃饭时,第五伦问了一个疑惑。

“刘伯升此番用兵,不可谓不妙。”

“不论是以邓晨、王常击华阴,还是来歙迂回后方,从我军薄弱之处切进去,若是换了他人应敌,而无良将精兵抵御,一旦东西得手,这一战的结果,就要大为不同了。”

可以说,起码来歙那一路的效果是显露了,惊得第五伦一头冷汗,亏得他事先在后方坚壁清野做了布置,而邓晨一方也哑火未能会师,否则还不知闹出什么乱子。

用兵打仗,看的是谁犯错更少,胜者并非完美无缺,败者亦非一无是处,总结两者优劣才能进步。

第五伦看着岑彭:“君然可有为刘伯升出谋划策么?”

“有,刘伯升主划此策,还让臣看过。”

岑彭不吝承认,果然啊,兵形势者,雷动风举,后发而先至,离合背乡,变化无常,以轻疾制敌者也,刘伯升和岑彭的用兵,就是这种路数。

第五伦笑道:“好个岑君然,就不怕我输了?你如何评价刘伯升之策?”

岑彭道:“是良策,也是唯一有机会获胜的路,但此策对大王无用。”

第五伦笑道:“为何?”

岑彭言:“大王用兵,乃是兵权谋家,以正守国,以奇用兵,先计而后战,兼形势,包阴阳,用技巧。以阳谋设重重圈套引刘伯升入套,形如天网,而伯升势如鸟雀,焉能不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