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故事(第3/3页)

当皇帝陛下手持斧镰,将军秉枹,钟鼓鸣响时,乐官们也奋力振铎,一时间,五旅勇怯尽应,三军皆呼喝以振旅,其声动天地!

犹如浪潮扑击海岸的礁石一般,欢呼声一次又一次在三军中响起,汹汹涌涌,浩浩荡荡,有着摧枯拉朽的势头。

“武德皇帝万岁!”

……

这确实只是演武,既没有士卒绕场,也没有第五伦挥手致意。阅兵是不可能阅兵的,短短几天时间排练,即便是精锐的亲卫师,也不可能做到整齐划一,一旦走动起来,肯定就混乱了,还不如就用他们最擅长的站姿态,看个热闹即可。亲自实践过就知道了,后世的一些超大规模活动,靠的是现代国家的组织能力,古代真的是拿头都办不到。

可前来观礼的长安人,以及各郡国父老们已经满足了,他们只记得今日到处飘荡的五色旗,以及排成五色的阵列,何等武威。

他们也忍不住加入了呼喊,与有荣焉,等回到故乡,就是能说一辈子的谈资!

“老夫虽然经历过好多个皇帝,但哪位皇帝即位,请过我观礼?投桃报李啊,从今日起,老夫就是武德皇帝的忠臣了!”

当然,也有路途劳顿病死累死的人……

但第五伦劳民伤财,从各郡国召来数百人观礼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第五伦道:“四州各郡国的百姓,不会理睬他们根本看不懂的诏书,听那些大道理,甚至不关心即位的是哪位皇帝,姓刘、姓王,还是姓伍,反正都要收税,五十步笑百步罢了。”

想让目不识丁的百姓认同这位新的皇帝,印刷多少份诏书都不顶用,不接地气。

“但百姓们却愿意听刚去过京师,见识大场面的家乡有名望父老,回乡后,作为谈资,反反复复,每次乡社聚会,都对他们以及他们的子孙后辈,讲述关于武德皇帝有五色旗,五色兵的故事。”

符号和意象的运用,能让你的故事更加让人记忆深刻,正如第五伦所愿,今日之事,在之后许多年里,确实靠着父老的嘴巴在他治下诸州郡散播,但言语传了几次后常易出错,有时传到深山里时,这故事就变了个样。

并州上党太行深山里,某地老农听着旁人闲谈,惊得锄头都倒了:

“啥,你说啥,一次就登基了赤白黄绿黑,五个皇帝?”

……

五德皇帝被山区老农理解成五帝共治,那自然是后话。

至于短短数日内,鸿门称帝诸事,最先传到了渭北万年宫的汉太后、新公主,王嬿耳中。

负责来告知她此事的,是阴丽华,本以为换来的会是孝平太后的一声叹,或是一句骂,哪怕是笑也好。

岂料王嬿发出的,却是一声意味不明的……

“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