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第6/7页)

都上进、都努力、都想做大事,那这个家怎么办呢?谁来做饭、谁来烧水、谁来打扫卫生、谁来整理四季衣物、谁来操持繁琐的家务呢?

林满慧张了张嘴,却发现自己说不话来。在这个家,受四哥恩惠最多的就是自己。

林景勇宣泄出内心的烦闷,顿觉轻松畅快,他有点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摇头道:“我跟你说这些做什么呀。这个世上有小妹、老五这样的聪明人,也有我这样的笨人,各有各的活法……”

还没等他说完,林满慧打断了他的话。

“四哥,我们都会慢慢长大,再过两年半我也要考大学离开农场,到时候家里只剩下你一个人,怎么办?”

林景勇的心情荡到了谷底,停下手中的动作,低头看着砧板上切得薄薄的肉片,喃喃道:“是啊……你也会长大,离开这里。”总有一天,你们都不再需要我,那个时候,我怎么办呢?

林景勇陷入了沉思。

这种感觉其实非常不好。看着吃自己饭长大的弟弟妹妹一个个远走高飞,而自己这个做饭的人却一成不变,永远停留在原处。

林满慧走到林景勇身旁,挽住他的胳膊,声音里带着一丝颤抖:“哥,你也得有自己的生活、追求和理想。这样,哪怕我们都不在你身边,你依然可以活得滋润、充实。”

感受到来自小妹的温暖,林景勇茫然地重复:“自己的生活、追求、理想?可是,我这样的笨人能够做些什么呢?”

林满慧道:“你会做饭呀。”

林景勇苦笑道:“做饭,这又不是什么了不起的本事。”

林满慧瞪了他一眼:“瞎说,做饭虽说不难,但要做得好吃就是本事。古代有御厨、现在有名厨,华夏八大菜系各有传人,怎么能说做饭不是本事?”

林景勇一听,宛如眼前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做饭,也是本事?”

林满慧看他恢复了精神,微笑道:“当然。四哥你做饭是自学成才,谁也没教过你,你就能做得这么好吃。食堂里的菜只要尝过一口就知道配料和做法,这就是你的天分。”

林景勇愣在当场,努力思索着小妹的话。

我的天分,是做饭?做饭做得好,也是一种本事?

想到自己的味觉十分敏锐,寻常人品不出的调料配比他一尝便知;想到自己对食物的寒凉温热属性一看便知,什么菜配什么菜清晰无比,林景勇忽然有了一些信心。

“做饭也需要天分吗?”

听到四哥小心翼翼地问出这句话,林满慧扑哧一笑:“当然啊,你看我和五哥,在厨房打打下手还行,炒起菜来却手忙脚乱,我俩……就没有做饭的天分。”

林景勇浅浅一笑,脸颊旁的胡碴青印原本让他显得很凶,但这抹笑容却为他平添一份温柔:“你们是做大事的人,做事浪费时间。”

四哥,真的是个非常非常好的哥哥。努力降低存在感,默默支持着每个人的梦想。这样的人,不能让他失去自信、暗自神伤。

“四哥,你如果不想在罐头厂的工作,那就辞职吧?”

林景勇有些惶恐不安:“那怎么行,在罐头厂上班很清闲,每个月还有三十八块钱工资呢。”

林满慧问他:“你还记得去年寒假二哥回来的时候,说过未来国家会有大的变化吗?1977年12月高考恢复,1978年7月高考回归正常,这就是变化,是不是?”

林景勇不知道她到底想说什么,眉毛拧成一条线,放下手中的菜刀,认真地看着小妹。直觉告诉他,今天小妹对他说的话,非常重要。

“你看现在我们农场那么多知青陆续返乡,一时半会城市里哪里安置得下这么多人?五哥在写给我的信里说,京都为了安排就业,出台了新政策:允许这些人自谋出路,而且要求街道、机关、学校、工厂都兴办企业,有个新名词,就叫大集体。

按照规定,只要雇工不超过八人就不算资本主义。只是有一点,大集体和我们农场的糖厂、罐头厂、纸箱厂这些国营企业不同,一切都得靠自己,自产自销、自负盈亏。”

林景勇似乎触摸到了一层屏障,只需要将手探入,就能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在那个新的领域里,有他可以施展才能的空间。

林满慧越说越兴奋,眼睛亮晶晶的。或许是受了五哥的影响,林满慧一说起市场经济便眉飞色舞。

商路通,路路通。

“哥,你可别小看这大集体,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早餐摊子,只要口味好、品质好、服务好,吃的人多了,就能赚大钱,你信不?”

林景勇感觉眼前迷雾渐渐拔开,终于明白了林满慧的意思。

作者有话说:

1977年12月,高考恢复第一年还有政审这一环节,到1978年7月就取消了。我有个同事,就是因为1977年政审不过关高考分数高出一截也没有录取,一生都觉得遗憾,退休了跟我提起此事依然难过哽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