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为君丹青台上死(十六)(第2/3页)

他将谢琢两人安顿好后,就急匆匆背上药箱子坐堂去了,谢琢站在门边看他远去,阿钩坐在房间的床榻上,用茫然又异样的眼神望着三郎君的背影。

三郎君……是如此善于精微言辞的人吗?他好像什么都没有说,但是怎么钟大夫就自觉主动地要带他们回家来住、又要为他们保密了?

“我们在这里停留几日,等你的伤大略好转,便启程南下。”

谢琢回过头,一反方才与钟大夫说话时那种略带青涩的语气,声音平静。

阿钩听见命令式的语气,本能地低头应声:“是。”

“这几日,你不要出门,我也尽量不会露面——只怕那些追踪的人,已经到了这个镇子上了。”

阿钩悚然一惊:“什么?!”

“只要他们不是傻子,就会知道要凭借马力冲到这些关隘镇口来蠹堵我们,被堵到也是早晚的事,但这种追杀谋命的活儿好说不好做,他们也不敢光天化日之下强闯民居搜索杀人,所以只要我们不出去,他们多番巡视等待之下一无所获,自然会怀疑我们是不是走了别的路。”

谢琢的语调很淡,似乎并不觉得和一群杀手住在这么近的距离有什么值得害怕的。

他这样的态度也让阿钩渐渐平静下来:“一切听郎君嘱咐。”

正如他所言,接下来几天一切都风平浪静,总能听见门外有喧嚣之声,偶尔有人上门讨水问路,钟大夫不在时他们就假作院中无人,钟大夫在时就由他出去应付,倒也没出什么事情,上门的人似乎真的就是偶然路过的行脚者,来的快速走的也利落。

等到了第八天,阿钩腿上伤口的皮肉已经愈合得差不多,勉强能依靠木杖行走路,谢琢与钟大夫出门为一位山民看诊——居住在人家家中也不时白住的,更何况还有阿钩的药钱,谢琢是被流放至此的,身无分文,阿钩带的银钱也不多,长久下来早就一干二净了,于是谢琢就帮钟大夫打下手以抵偿资费。

毕竟时谢家培养出来的玉树芝兰,不说精通药理,做个乡野大夫的助手可是绰绰有余了,钟大夫还从谢琢口中学到了许多京城名医的行医诀窍,尽管只是寥寥数语,却让他如获至宝,直呼过瘾。

谢琢早起与钟大夫辞行,钟大夫再三挽留不得,只好请他最后陪同自己去看看一个病患的疑难杂症,据说这病他看了几次都看不出名堂,若是再找不出病症,就只能任其自生自灭了。

谢琢跟钟大夫出门,阿钩一人留在家中等候,慢吞吞地打理行李——说是行李,其实就是那一只鼓鼓囊囊的包袱。

门外忽然传来了喜悦沸腾的欢声笑语,似是有许多女子结伴而来,她们挨家挨户敲门,喜气洋洋的声音传得大半个巷子都听见了,阿钩怔了一下,侧耳去听,发觉是一户行脚商人要嫁女儿,借着这个地方办宴,依照商人家乡的规矩,新娘子出嫁前一日要和女伴们挨家挨户讨喜封,一家讨一件,不拘是什么小玩意,讨来的数目越多,新娘子出嫁后的喜气福气就越多。

钟大夫隔壁两家都是空屋,女孩子们敲了许久的门都没人应,窃窃私语一会儿后就转向这边,开始敲钟大夫的院子门。

阿钩脸上露出了犹豫之色。

“这家也没有人吗?”

“可是门口有晾晒的衣物呀,是不是没有听见?”

“这条街讨的不多,要是再没有,那就不够了……”

女孩子们的声音温柔低婉,音量不高,但是在只有一墙之隔的屋子内还是能听得清清楚楚。

“那可怎么办呀……阿婉的姑家可看重这个了,万一阿婉讨到的喜封太少,指不定她们以后要怎么阴阳怪气阿婉呢……”

阿钩忍不住站了起来,在床边站立了一会儿,弯腰从包袱里掏出一枚钱币。

这是他的弟弟阿背寄回来的军钱,他把大部分都给了三郎君,只留下这一枚做个念想。

不过若是能帮到一个人,那阿背应当也会高兴的……

他到底还是记着三郎君的叮嘱,只将门开了一条小小的缝隙,足够一只手伸出去,将那枚军钱递出去,压低声音照方才听来的习俗说了句吉祥话:“百年好合。”

那枚军钱被拿走了,门外的女孩子们发出了喜悦欢乐的欢呼,阿钩也感同身受似的轻微笑了一下,抬手就要合上门,一只温热柔软的手却握住了他的手腕:“多谢这位大哥……姊妹们,大哥请我们进屋里去歇息喝茶呢。”

阿钩一愣,还没反应过来怎么回事,女孩子们叽叽喳喳的声音骤然提高:“我正好渴了,你们有没有带果子呀?”

“我这里有竹筒,可以用来灌水,大哥你家的水缸在哪里?啊,我看见啦,谢谢大哥!”

黄莺般清脆的声音此起彼伏,盖住了阿钩的质问,门扉被挤开,十二三名青春妙龄的女孩子带着过分高亢热烈的笑容一拥而入,走在最后的女孩子慢条斯理地合上了门,一进门,她们就迅速分成两队,一队冲入房间查看,另一队则盯住了阿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