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第2/4页)

只可惜这是谢时同沈家合作的生意,岑羽压根就没有参与的份儿,如今眼见人家日进斗金,自然眼馋得很。谢时挑眉,这事倒是好笑了,怎么买个镜子还能闹起来?为了方便,谢时同沈家乃每季度一结算,加上他这两月一直待在乐县,自然不知道沈家将这玻璃镜子卖到了何等天价,又是如何在达官贵族之间供不应求的。

沈森谦虚道:“不敢不敢,尚能温饱罢了,比不上岑家士的家业之大,且这都是托了谢先生的福,商行才有如今局面。”岑羽和沈森二人的对话本没有太多人注意,但一旁的谢时听到后,本着关心自家产业的心思,便多问了几句关于玻璃镜生意的事儿。因着这个,旁边一直默不作声给他卷烤鸭的韩伋也来了一丝兴趣,“可是之前你送我的那种镜子?”

谢时当时为了给沈森看镜子的效果,特意和工匠一起做了几面镜子样品,除了被沈森带回苏州的那些,还剩下一面很小的镜子,上面的纹饰工匠刻的是一只酣然入睡的猫,不甚威武,沈森没看上,谢时却颇为喜欢,后来这面镜子出现在了韩伋房中。

谢时见他感兴趣,征求沈大公子同意后,当即便催人去库房里头取来今日沈森送的木盒,待他一取出里头的玻璃镜子,席上其余人立马便被这灯火下银光闪闪的物件吸引了目光,纷纷围聚过来,跟看西洋景一样瞧着这玻璃镜。

谢时还好心提醒,“做好心理准备,诸位可别被自己吓到了。”

不过他这提醒也没甚作用,果不其然,从未照过这般清晰镜子的古人们,一个个都被镜子里另一个一模一样的自己惊到了。最先接过镜子一观的是秦睢,这位平日里稳重沉闷的数学大家当即被惊得,直接往后仰坐在椅子上,把他旁边的弟子薛笙也吓了一跳。

好在在座都不是什么没见过世面的人,很快便从一开始的惊疑不定转变成爱不释手,一群大老爷们开始争相照起了镜子,活像这辈子没见过自己的真容一样,就连宋老先生都道:“老夫活了大半辈子,竟头次知道自己眉心处有一颗黑痣。”

“此物妙也,不愧是谢公子的手笔。”虽然在弟子面前失了仪态,但秦睢却不甚在意,反倒问起了沈森,“沈公子,沈氏在乐县可设有商行?鄙人想为家中人购置一面。”镜子乃近身之物,闺房之乐,夫妻间互赠十分寻常。

闻言,谢时还没说话,沈森却是非常上道,状若受宠若惊,“承蒙秦先生看得上商行之物,哪里需要秦先生您亲自到店中购买,小子直接送您一面便是。”

秦睢没听到方才岑、沈二人的谈话,也不知道一面小小的镜子外头竟然能卖到上千两,不过他还是摆摆手,道:“沈公子不可,在商言商,若是一有人问,你便送,要如何做生意?”

沈森一听,便知道这梅州来的秦睢大家是个品行高洁不愿占人一丝便宜的古板性子,当即便换了一种说法,“既如此,小子便厚着脸皮问一句,能否以这镜子求一副先生的墨宝?若先生答应,反倒是我占了大便宜了。”

谁人不爱听好话,尤其是这好话里头七分真意三分阿谀,受夸之人自然格外受用,果不其然,秦睢眉眼一下子舒畅开来,看沈森这后生多了欣赏之意。岑羽也在一旁附和,“非外人也,秦先生便应下吧。”

因为谢时,他可是知道这玻璃镜的生产成本比起沈家如今卖的价格,可谓九牛一毛,沈森若是敢坑自己人,要一个高价,别说他不乐意了,恐怕谢时第一个便要心生不虞。

眼见这沈家的玻璃镜这般受欢迎,就连秦睢都想着买一面,岑羽气得呀,直接便吩咐谢家的侍从:“再上十六合荷叶饼!”视财如命的岑大官人决心化嫉妒为食欲。

谢时没管他,反而问身边人道:“让人送些汤吧,你今晚吃了好多烤鸭,怕是晚上不好克化。”韩伋虽长得光风霁月,却无肉不欢,谢时见他对烤鸭颇为中意,才有此一问,怕他吃撑。韩伋点头,回他:“好,不吃了。”

烙荷叶饼的时候,每两张饼皮粘在一块,因此又叫一合,谢时宴上用来卷烤鸭的荷叶饼,是每斤面粉烙十六合,用来卷烤鸭大小刚刚好,放上片好的烤鸭、黄瓜条、葱条等配菜,轻轻一卷,放入口中。饼皮薄如蝉翼,一面被煎得微焦,鸭肉则被炙烤至色泽润亮,鸭油滴落,鸭皮酥脆,鸭肉嫩醲,沾上甜口的甜面酱或是微辣的蒜泥酱油碟,腴而不腻,满口酥香。

款待客人自然不能只上一道烤鸭,除此之外,谢时还准备了其他菜色,不过或许是因为这烤鸭是新菜色,亦或是烤鸭实在味美喷香,当夜席上最受欢迎的还是这荷叶饼卷烤鸭,就连沾染了鸭油香气的荷叶饼也大受食客们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