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第5/7页)

李家带头捐了三万两,其它三家最起码不能少于这个数。

这样一来,仅四大世家捐的银子就超过了京城那些小商会的总和。

霍谨博将银票交给张凌永,道:“毕竟是出过两位丞相的世家,做事就是聪明。”

不管世家承不承认,卫国两任皇帝用实际行动告诉世家他们不喜世家。

为何不喜?

大家心里都清楚。

无非是世家势力太大,会危险到皇权的统治。

统治者最讨厌结党营私,世家就是光明正大地结党,不打压他们打压谁。

试想一下,整个朝堂上,一多半的官员都出身世家,一旦皇帝做了些让他们不满意的事,他们就以辞官为威胁,这谁能受得了?

打压世家是必然趋势。

但世家并非没有出路。

只要他们认清楚在朝廷为官,能依靠的只有皇帝便可。

很明显,李家已经意识到这一点。

永康帝是个宽仁的皇帝,他不会做卸磨杀驴的事,李家如今支持朝廷赈灾,永康帝必然不会让他白白出银子。

更何况,分裂世家同样是永康帝的目的。

在霍谨博的刻意推动下,朝野内外很快就知道李家主动捐款的消息。

不管李家因为什么捐银子,但这份功劳无疑会算在霍谨博头上。

永康帝龙颜大悦,早朝时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夸赞户部人才济济,这也是永康帝变相地自夸。

谁都知道霍谨博是永康帝发现的人才,也是永康帝破格提拔他为户部郎中。

只是永康帝这边高兴,世家那边可就难受了。

他们知道霍谨博打算对他们使用强硬手段,但这种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而且现在是朝廷急着救灾,他们的人哪怕被抓,无非是在牢里多待些日子,他们等得起。

正是有这般想法,世家并不惧霍谨博。

但他们着实没想到,李家会背刺,一言不合背叛了他们,转身向永康帝表忠心。

三大世家被李家打个措手不及,还没想到该如何应对,李家捐款的事便已经传开。

此时,三大世家的负责人齐聚王府。

崔二爷道:“我们该怎么办?”

周八爷皱着脸不说话。

两人一同看向王九爷。

王九爷是王家现任家主的亲弟弟,深受家主器重,家主让他坐镇京城,全权处理家族一切事物。

此时,他脸色狰狞,恨声道:“这次算我们倒霉,被李家坑了。”

崔二爷听出他话外之意,皱眉道:“我们就这么把银子捐出去?”

世家看重利益,这种得不到一点好处反而要花费大笔银子的事,不符合他们的行事风格。

“不这样还能怎么办,难道告诉所有人我们四大世家不合?”

江南四大世家是天下众世家的主心骨,一旦他们不合,天下世家也会开始分裂。

经过这数十年的打压,天下众世家其实已经开始认清现实,再这么被边缘化下去,他们的世家之名早晚得丢掉,与其当个有名无实的世家,还不如向永康帝屈服。

如今就差一个领头之人。

很明显,李家愿意做这个领头人,而且李家也够份量。

王九爷现在必须以大局为重,尽快将消息传回江南,让家族想好对策。

……

不多时,霍谨博的书案上多了十万两银票,分别来自其它三大世家。

本以为最难啃的世家反而成了最轻松的。

霍谨博知道这一切和他关系不大,是先帝和永康帝两任帝王给世家的压力太大,他不过是捡了便宜。

本来对世家寄予厚望的八大商会就要哭了,他们本想着霍谨博在世家那里吃尽苦头,他们再过来表示愿意捐款,如此一来霍谨博就该把他们的商铺解封了。

可结果呢?

世家全跪了。

现在八大商会觉得自己就是个傻子,四大世家都没敢和霍谨博硬来,他们当初是哪里来的勇气?

靠,真想打死过去的自己。

现如今,京城就只剩下八大商会没捐款,百姓们对他们议论纷纷。

甚至都在传闻八大商会故意摆架子,商铺都被封了,还是不肯捐款,竟然比世家还硬气。

京城的传闻愈演愈烈,到最后连他们背后的靠山都顶不住舆论压力,让他们立刻捐款。

对此,八大会长有苦说不出。

是他们不想捐款吗?

他们给霍谨博递了无数拜贴,人家就是不想见他们,他们能怎么办?

……

永庆巷,霍府

猴子问道:“公子,还用不用再加把火?”

不管在哪个时代,任何舆论都不会无缘无故地出现,这其中必定有人在背后推动。

百姓就是块砖,哪里需要往哪搬。

这次舆论的背后推动者便是霍谨博。

距离朝廷要求的三百万石粮食,还差一百多万石,想要凑够这些粮食,只能在八大商会身上打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