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第一枝红莲(六)(第2/3页)

将蛮人打服,逼他们退入沙漠腹部修生养息,少说能换得边境十年太平。

“借谁的刀,杀谁的人?”胥丰田紧紧盯着谢隐。

谢隐表情平和,嘴角微微扬起一丝笑意。

“县主,这是侯爷在外头买了令人送回来的香饼,您要不要尝尝?”

圆脸的婢女端着一碟样子好看的糕点走进来,对坐在窗边单手托腮的小娘子如是问。

赵妙盈回过神,看到那盘糕点,笑了笑:“阿爹有心了,阿娘那边可有?”

“您就放心吧,侯爷说了,不能厚此薄彼,您跟夫人都有。”

赵妙盈伸手拿起一块香饼,这糕点做得很是精细好看,香味又足,她咬了一小口,瞬间被美味征服,只是很快又情绪低落几分,惹得圆脸婢女担忧,还以为自家县主是哪里不舒服。

赵妙盈摇摇头,没有拒绝她的好意:“我是想到了……听说他很喜欢吃甜的。”

圆脸婢女先是愣住,随即意识到自家县主口中的“他”是指谁,现在侯府里并不禁止提起小侯爷,只是小侯爷改了名字,他们这些下人只能称呼他为谢公子了。

“县主别担心,谢公子吉人自有天相,一定不会有事的。”

“说是这么说……”赵妙盈觉得点心都没了味儿,颓丧地趴在窗户上往外看,外面天高海阔,在侯府锦衣玉食的日子固然好,可她出门的次数屈指可数,自谢大哥离开已经快要半年,却不曾得到任何书信,她也从什么都不懂的土丫头变成了如今规矩极好的贵女,跟阿娘一同出门,很多人都不敢相信她之前是在乡下长大的。

“战场上刀剑无眼,万一受伤了要怎么办呢?”

圆脸婢女见县主打不起精神,努力劝慰:“县主……”

赵妙盈打断她的话:“你不用说了,我知道你想说什么,我这么担心也无济于事,还不如多读两本书,等谢大哥回来了,我可以请他给我讲讲边境是什么样子,为了不让自己显得浅薄无知,还是多读书!”

说着给自己握拳打气,刚让婢女把书拿过来,就听见外头给侯夫人的问好声,赵妙盈连忙起身:“阿娘。”

“坐着坐着,别起来。”侯夫人快步走进来摁住女儿肩膀,“咱们是一家人,何至于这样生疏?”

要不怎么说女儿是小棉袄,真是贴心得很,经过半年相处,母女之间已彻底消除了隔阂,关系好得不行,晚上甚至还常常一起睡,惹得淮南候私底下抱怨了好几回。

赵妙盈欢喜地被母亲抱着,脸蛋在她肩膀上蹭一蹭,这才瞧见母亲身后还跟了旁人,赶紧站好,拿出淑女气质优雅福身:“见过姨母、表姐。”

来人是侯夫人的胞妹,也是淮南候的弟媳,姐妹嫁兄弟,当年可是佳话一桩,淮南候疼爱妻子,因此让女儿叫蒋夫人为姨母,蒋夫人生得秀丽端庄,气质优雅,淮南候夫人与她比起来便显得有些随意,至少这种跟女儿抱在一起,晚上睡一张床的事,蒋夫人是不会做的,太不庄重。

蒋夫人拉起赵妙盈的手,欢喜的不行,打趣道:“盈姐儿愈发俊俏了,我可不敢叫你这县主给我行礼啊,这要传出去,姨母不得被问罪?”

一时间,主客纷纷笑起来,赵妙盈乖巧跟表姐互换了个眼色,只是听着听着,赵妙盈着急了,怪不得阿娘带姨母过来,而不是叫她过去,原来是为了她的婚事!

过了年她便十八了,表姐年后便要出嫁,而她却连婚事都没有,虽然她生得美貌,可前头十七年过得不好,正儿八经的勋贵人家总要考虑再三,尤其是她没有兄弟帮扶,阿爹百年之后,淮南侯府便是个空壳子,娶她并不划算,因此虽然回来了半年,但赵妙盈的婚事一直没着落。

她心里还为此松了口气,没想到今儿姨母上门,竟是来说媒的!

蒋夫人笑道:“是郑老太傅家的小郎君,姐姐你是见过的,生得俊秀又会读书,前不久做的诗连皇上都大加赞赏,他是家中幼子,自幼便跟在老太傅身边长大,才学斐然,与盈姐儿是极为相配的。”

人确实是不错,侯夫人心中自己女儿自然是千好万好,可旁人不这么觉得,这郑家的小郎君条件挑不出毛病,难道是真的爱慕她的盈姐儿?

她也没有一口答应,总得等侯爷归家,与他说道说道才成,妇道人家囿于后宅,对前朝之事所知甚少,免得里头牵扯到什么利益,不能贸然应承。

送走了蒋夫人,见女儿闷闷不乐,侯夫人失笑:“怎么了这是,都不愿意对娘笑了?”

赵妙盈抿着嘴,“阿娘,我不想成亲。”

“不成亲怎么能行?日后阿爹阿娘总要变老,你不成亲,谁来照顾你呀。”

赵妙盈想说就算成亲了也不一定有人照顾她,这一点她在民间长大,看得不知多少,即便是恩爱的爹娘,也是阿娘照顾阿爹的时候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