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过招(第3/5页)

陈禹暄脸色严肃,陆珩心知有事,立刻转身往外走。程知府等人见状,赶紧跟上。

陈禹暄在前引路,径直走到一间屋子里,侧身道:“指挥使,您看。”

这是三清殿东路配殿,里面有不少日常用具,座椅床榻俱全,看起来是某个道士居住之所。然而小屋的主人已不知所踪,原本还算干净的屋子被翻得一团乱,连床板都被掀开了。虽然锦衣卫的行径有些过分,但,床底下还真被他们找出东西了。

锦衣卫抬起被褥,给陆珩看下面的东西。陆珩看了一会,将那张纸缓慢从木板间抽出来。

这是一张女子画像,她身穿甲胄,手握双刃,骑在马上怒目高喝。画外人听不到她在喊什么,但是可以想象她的声音应当极为嘹亮,一呼百应。

程知府见陆珩看着一幅画良久不动,不由问:“陆大人,怎么了?”

陆珩将画像递给程知府,说:“程大人,你来看吧。”

程知府将信将疑接过,陶一鸣就站在程知府身后,同样看到了这幅画像。程知府表情先是疑惑,随后凝滞,最后深深皱着眉:“莫非,这……”

陆珩负手而立,这样显得他尤其修长。陆珩沉静地看着这两人,缓缓道:“没错,这是唐赛儿。”

有些官兵不识字,悄悄问:“唐赛儿是……”

“白莲教女匪首。”陆珩目光扫过众人,语气平静的令人害怕,“如果你们还不知道白莲教,那永乐年间滨州叛乱,你们总该知道了吧。”

洪武末年,燕王发动靖难之役,后来又迁都至北京。山东是靖难时主要战场,后来迁都又征调数十万民夫,修宫殿,运粮食,挖运河,死伤惨重。再加上那几年干旱洪涝不断,瘟疫流行,山东百姓苦不堪言。滨州一位女子在动乱中占山为营,率众造反,反潮曾一度席卷青州、莱州、莒州、胶州等九个州县。

那个女子,就叫唐赛儿。后来造反军被朝廷镇压,但唐赛儿在乱军之中逃走,官府寻找多年,未觅得其迹。这件事在山东、河南一带流传甚广,哪怕朝廷极力镇压,民间还是有不少人偷偷供奉唐赛儿。甚至有人称其为佛母,传言战后唐赛儿得道飞升,位列仙班,所以朝廷军才怎么都抓不到她。

看来住在此屋中的道士,便是唐赛儿的信徒之一。

屋子里一时落针可闻,程知府急急忙忙道:“陆大人,您要明察,下官身家清白,对皇上赤胆忠心,绝对没有和白莲教勾结。”

陆珩淡淡瞟了程知府一眼,说:“那这些东西为什么出现在卫辉府辖下?”

“下官不知啊。”程知府握着手急道,“下官管着这么大的卫辉府,哪能处处都看到。陆大人您放心,回去后下官必然详查,一定把这些反贼全部揪出来!”

陆珩扫过程知府,眼睛落在陶一鸣身上。陶一鸣也低头拱手:“下官失察,竟不知清虚观内窝藏着白莲教教徒,请指挥使降罪。”

陆珩什么都没说,示意陈禹暄收起画像,自己朝院外走去。程知府松了口气,压低声音呵斥陶一鸣道:“你看看你闯下的祸,你一个人失职,要害卫辉府衙所有人丢命的!你在这里看着,我去和陆大人求情。”

陶一鸣低着头,任由程知府呵斥。程知府训斥完下属后,赶紧追上陆珩。

陆珩再次站在列阵工整、手持刀剑的纸人面前,他一言不发,程知府就顶着烈日在后面等着,一口大气不敢出。陆珩看了一会,冷不丁说:“程大人,你可记得一个传闻。”

“下官无知,请陆大人解惑。”

“相传唐赛儿在石头缝中找到了天书和宝剑,她学会了天书上的法术,剪纸为兵,点石成金,而那柄宝剑亦是神兵利器,唯有唐赛儿能用。她以能剪纸为兵马相号召,招揽了大量人手,一呼百应,民间响应者众多。后来叛乱被镇压,山寨里的造反首领全部斩首,里面唯独不见了唐赛儿,那本天书和宝剑,也由此不知所踪。没想到百年过去,竟在一个道观看到了唐赛儿的画像。这些纸人,和当年传说中的纸人纸马,何其相像。”

程知府停了会,低声问:“陆大人的意思是……”

“清虚观道士偷藏唐赛儿画像,后殿摆放着作法祭坛,你说,会不会清虚观的道士学会了唐赛儿的妖法,将河谷村村民变成纸人,供自己驱使?”

程知府啊了一声,说:“陆大人,您的意思是,这些纸人其实是活人变的?”

“是啊。要不然如何解释清虚观里的东西?”

程知府半垂着身体拱手,他看不清陆珩表情,只能感觉到陆珩站在前方,身量极其笔直高挑。六世军卫之家长大的孩子,行动作风都刻到了骨子里,无论什么时候都坐得端站得正。阴影投下来,宛如长戟标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