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第3/6页)

这天下是周家的。

周家人,就该得为周家自己人考虑。

在这事上,皇上对他也甚是放心,“这样,就按你说的办,但额外再给顾景渊增添些俸禄。”

至少看起来没那么绝情。

等皇后生辰了,他再补偿一些给皇后,算是安抚。

“儿臣领旨。”

这件事算是定下来了,皇上又问道,“大理寺那头查得如何了?”

到底是前朝何人,不早些揪出来,知道对方的目的,西戎征战便得一直搁下。

皇上之前一直期待着出征,这一下没了指望,就如同绷紧的弦,突然松了下来,总觉得心头所有的思路都乱了,甚至有些心慌意乱。

“暂时还未问出什么来。”太子知道皇上心急,说完便道,“儿臣再亲自去跑一趟。”

皇上点头,“行,你就多费费心。”说完又觉得他最近似乎太过于操劳了,体贴地嘱咐了一声,“忙归忙,太子得多注意歇息。”

太子点头,“多谢父皇。”

太子起身辞别,眼见就要退出去了,皇上还是没忍住,拿手碰了碰鼻尖,神色有些不太自在地道,“要有时间,多催催西戎要塞之事。”

他想尽快出兵。

太子:......

“儿臣明白。”

*

重阳之后,太子便忙了起来。

当日跑了一趟大理寺,回来后天色已经晚了,想着自己还有事情要做,便让小顺子给唐韵递了信儿,夜里不必前来。

小顺子回来时,便带回了一封信笺。

只有一行。

——君不见,倍思君。

太子笑了笑,看完后放入了案上的木匣子内,继续伏案批改折子。

第二日一早,太子接连召见了蒋相,兵部尚书,和几位大将军,商讨西戎要塞。

商讨完后,太子又逐个单独召见。

一日忙下来,别说去上书房,太子连东宫都没有出过,一抬眼,已经过了亥时,太子便也没再让她过来。

第三日早上,太子又收到了一张信笺,密密麻麻的半张纸。

......

两日不见君,千度思量。

欲赏星慰藉,怎奈繁星竟随君携去,只余阑珊几粒星火凋零,冷风袭身,一场寂寞凭谁诉。

辗转难免,翻起君赠论语,浓愁不消,攒眉更甚。

欲盼君之笑,欲知君之苦,忧君之寒,担君之愁,寂寥女儿心,竟是魂断肠。

太子起来刚更完衣,一手抖开信纸,一手理着衣襟。

冷不丁的一声轻笑从头顶传来,明公公还诧异了一瞬,抬头见到太子盯着手里的信笺,便也见怪不怪了。

“去请蒋相,魏将军......”这帮子人,成心在踢皮球,他不直接点名道姓,是不会有人主动站出来。

瞧瞧都将人逼成什么样了。

他要再这般熬下去,下回这信笺里,就得写上,相思成疾了。

巳时,魏将军和蒋相匆匆赶到了东宫。

这回太子只单独召见了两人,什么意思,已经很明白了。

魏将军跪在地上道,“若臣能胜任,臣定在所不辞,只恐臣对西戎的地势和风俗并不熟悉,贸然前去,误了陛下的大事。”

太子一笑,“那依魏将军的意见,谁去比较合适?是户部的人,还是礼部的人,或是吏部?孤倒是愿意去......”

太子说话时,语气依旧温润。

可说的那话却让人后背生凉,魏将军吓得额头点头,“殿下,臣不敢。”

魏将军原本是想留在宫里,跟着皇上一道浩浩荡荡地挥军西戎,没曾想过自个儿先单枪匹马去闯。

如今见躲不过,便也只能认了,“殿下,并非臣有意推托,实在是臣对西戎不胜了解,若能给臣一个熟悉西戎之人,臣定不会辜负圣命。”

这一点太子倒是不急。

看向了蒋相。

蒋相管理过兵部,还曾接待过不少外国使臣,对西戎的风俗也极其了解,清楚在哪设要塞,对大周最有利。

蒋相心肝子都颤上了,“殿下,能为国尽效,臣在所不辞,可臣年岁已高,这身老骨头恐到不了西戎,便会归西。”

太子笑着道,“倒是孤没想周到,到了蒋相这个年纪,是该歇息了。”

蒋相“咚——”一声,头碰在了地上,真诚地道,“殿下也该知道,我那不成器的儿,做了那档子事丢人之事,丧了自个儿的性命不说,还辜负了五殿下,知道五殿下去龙鳞寺为那不孝子祈福之后,内子便是一病不起,如今只剩下半口气吊着,国事当前,臣本不该推托,可臣实在是担心,臣的这幅身子骨也熬不动,耽搁了大事,若殿下信得过臣,臣必定在一月之内,找出胜任此行之人,替魏将军开路。”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再逼下去,倒是显得太子不近人情。

太子起身拱手,客客气气地道,“那就有劳两位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