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0章 空荡荡的莫斯科大街(第2/3页)

他其实觉得有些讽刺。

这些俄罗斯人如同狂欢一般的推翻了苏维埃,以为自己将迎来自由、民主,丰富的物资,更美好的未来,但却没想到自己会陷入这样的境地。

但又不得不说,这样的通货膨胀对于他这样的资本家,大寡头,甚至大胆狡猾的生意人,却是极为友好的,通货膨胀的大浪给他们带来了一个难以置信的发财机会。

眼前的一切都预示着一个轻松赚钱的狂乱时代已经来临了。

这一点从中俄贸易公司的营业额越来越高,俄罗斯汽车联盟卖出去的豪车也越来越多,就可以清晰的体现出来。

前者是因为俄罗斯的生产体系已经遭到了根本性的破坏,那些拿到企业所有权的人,所想的并不是赶紧恢复生产,而是想办法把企业卖给那些没资格购买企业的人,比如外国人。

而后者则是因为出卖俄罗斯资产,所产生的俄罗斯富豪越来越多了,甚至奔驰、宝马都已经无法满足他们的胃口,他们现在需要是保时捷、兰博基尼,甚至宾利、劳斯莱斯。

至于看样子情况最差的华夏银行,其实也没闲着,抛弃存款业务的华夏银行,现在全力执行着俄罗斯央行赋予它的权责。

管理政府财政拨款,以及接受政府存款和借贷。

现在华夏银行已经被称之为俄罗斯第二中央银行。

唯一可惜的就是,现在华夏银行的盈利能力有所减弱,没有像当时倒卖卢布时那么疯狂。

看见方辰的表情有些不太对,别列佐夫斯基对着方辰说道:“现在俄罗斯人都去购买交易凭单了,所以最近一段时间,大街上总是空荡荡的……”

说到这,别列佐夫斯基话音一顿,神情有些怪异的看着方辰,说道:“凭单您应该是知道的。”

方辰撇了一下嘴角,凭单他自然知道,丘拜斯那份凭单计划的文件上,还签着他的大名,他也因为这个大名,拿到了俄罗斯天然气公司10%的股份。

并且成为这个世界上掌握油气资源最多的个人。

毕竟要知道作为全俄罗斯所有天然气资源的拥有着,俄罗斯天然气公司拥有全世界20%的天然气储备量,而他这10%的股份,岂不就等于全世界2%的天然气储备量。

丘拜斯的凭单方案中,将俄罗斯所有的资产,包括工厂、石油、天然气、运输和大部分制造业在内的企业,以全价一百二十亿美元的价格,平均分配到每一个俄罗斯人的头上。

而其体现方式,就是这一张张的凭单,如此一来,就生产了1.48亿份凭单。

每张凭单面值一万卢布,花25卢布即可在当地银行领取,每张相当于十美分。

当然了,这个工作现在大部分都是由华夏银行的各个分行完成的,俄罗斯人已经习惯在华夏银行办理各种对公业务。

这些凭单可以在拍卖公司财产时进行交易,还可以用来兑换公司的个人股、以共同基金的形式存在银行或直接卖掉、交换。

丘拜斯曾经承诺过,这些凭单可以购买两辆伏尔加汽车。

甚至在去年刚刚发行凭单的时候,叶利钦曾站出来说:“股份是对资产真正拥有权利的体现,是我们大家通往自由经济的入场券!”

但批评家将凭单称之为“无用的糖果纸。”

现在方辰都兜里还揣着两张这样的“糖果纸”。

其实为了让民众将凭单跟钱币挂上钩,这些凭单印制的十分精美,深棕色、上面蚀刻着坐落在莫斯科河旁的俄罗斯白宫,几乎跟货币是一模一样的。

而且在议会办公的俄罗斯白宫,凭单则被忌惮的称之为私有化支票,因为叶利钦讨厌凭单这个词。

甚至在内阁会议上,叶利钦禁止官员们使用凭单一词,他认为这个来自于英文的单词其实在是太庸俗了。

但是凭单一词还是深入人心了。

作为参与凭单方案的制定者,方辰其实很清楚,凭单与其说是经济工具,不如说是政治策略,丘拜斯用它们来使所有的人都能感觉到,他们可以在私有化的进程中分到一块馅饼。

也正是这种行为使得丘拜斯赢得了人们对私有化的支持,并使其不可逆转。

而且所以作为政治策略,尽管那些俄罗斯的经济专家们建议凭单应该以“点数”而不是钱数命名,但丘拜斯却坚持凭单必须有货币的面值。

他要让凭单看起来,像是发给公众的礼物,而不真的是“糖果纸”。

并且丘拜斯抓住了民众对凭单的好奇心,下令让每一个电视台的新闻广播员、每一个频道一天都要问人们五六次,“你准备用你的凭单做什么?”

在一段时间内,凭单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流动的证券形式,从莫斯科到圣彼得堡沿线,各个街角报摊和地铁站都能买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