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4章 放开了个寂寞(第2/3页)

有很多媒体评论说,惠而浦的合资将对华夏家电企业产生重大影响。

但在方辰看来,惠而浦公司的这帮美国人,只不过是完成了一场十分蹩脚的并购表演而已。

然而事实似乎也是如此。

在冰箱领域,惠而浦拥有全球最先进的全无氟冰箱成套技术,可其认为华夏市场短期内还达不到这样高的消费水平和消费意识。

所以惠而浦就还继续生产雪花的原产品,可以说跟之前相比,除了多了一个惠而浦的牌子,以及高了两千块钱以外,没有任何的区别。

原雪花公司管理人员,多次向惠而浦空降过来的高管们提出意见,希望他们不要这么干。

但惠而浦总部给出的答复,始终强调美方控股,以及从生产,管理,销售全部都由美方掌管,希望中方合作者不要插手公司的“内部事务”,安心等待分钱就是了。

然而雪花公司身上发生的事情并不算什么,惠而浦公司兼并的申城水仙洗衣机,才是一场闹剧呢。

美方认为水仙公司原有的销售网络太过于落后,受制于各地的经销商,于是果断决定效仿美国市场的做法,建立自己的营销队伍和渠道。

且不说这样做,让惠而浦水仙公司变得水土不服,销量下降而经营成本大幅度上升。

更扯的是,市场人员发现一些滚筒洗衣机送到客户手中时,滚筒上的玻璃盖子经常被摔碎。

按照惠而浦通常的规则,这种事情需要研发,产品部门做很多次实验来重新检验产品质量,然后再加以改进。

毫无疑问,这需要十分长的检测和产品研发周期。

中方的员工告诉美方说,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并不需要大张旗鼓,如此大费周章。

这种损坏一般都是各地物流工人运输时暴力装卸导致的,所以只需要在箱子里装上一块价值一块多钱的海绵就行了。

但对于美方人员来说,在箱子里增加一块海绵是前所未有的创新,所以还需要经过上报总公司,然后由研发和产品部门进行大量的检测和实验,才能决定是否采用这种方式来解决问题。

反正据柳元俊所说,这好几个月的时间过去了,惠而浦总公司那边,依旧没有给惠而浦雪花公司答复。

但方辰却告诉柳元俊,现在先别乐,乐子还在以后呢,依照他对美国人办事效率的了解,这事没个两三年,解决不了。

在美国最繁华,最热闹的纽约市,曼哈顿地区,修建一条只有三站的地铁,美国人居然用了将近一百年的时间,敢相信吗?

1920年,纽约的公共交通每年大概要输送13亿人,路面交通和当时的地铁全部人满为患,所以他们决定再修一条地铁线路。

结果仅仅七个站点的设计规划图,美国人就画了足足十年。

无奈的是,这边规划图刚刚画好,美国碰到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大危机,就是把股神巴菲特师傅,股票大事本杰明·格雷厄姆,玩破产的那次。

好不容易又过了十年,美国刚刚缓过劲,准备开始再次修建这条地铁线路,东倭偷袭珍珠港。

再然后,到了1964年,美国大都会交通管理局成立,其准备完成的第一个项目,就是这条地铁。

结果他们又讨论了八年,这才开心的举行了奠基仪式。

但随后,纽约市爆发财政危机,破产了,这条地铁又被搁置。

后来,又过了十五年,这条地铁再次被提起。

经过了漫长十四年的审批,这条地铁的线路从原来的七个站点,砍成了三个站点,然后又磨磨唧唧的从原来九年的工期,干到了十四年,这才勉强在2017年通车。

可更悲催的是,这条经历了将近百年,好不容易修建好的“纽约地铁第二条大道线”仅通车半小时就发生信号故障,列车服务受阻。

不过对此,地铁线路的管理方表示,这并不稀奇,毕竟他们使用的操作设备还是一百年之前的,有些站点的员工还在用手写的方式,记录列车的运行,甚至需要手动分岔地铁轨道和调换信号灯。

虽然这条地铁修建的如此之漫长,的确事出有因,但美国人无比低下的办事效率,已然可以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然而在国内企业纷纷雄起,民族工业气势大涨的时候,还出现过一些有趣的小插曲。

一名退伍士兵,在中原省商都最为繁华的二七广场,开了一家不足一百平米的“红高粱快餐店”,并宣称未来将全面挑战全球快餐霸主麦当劳。

其面对媒体时,侃侃而谈说:“哪有麦当劳,哪里就有红高粱”,并夸下海口,要在千禧年的时候,在全世界开两万家连锁店,其中有六千家还要开在国外。

如此高调的行为顿时引起了国内数百家媒体的热烈报道,甚至就连美国三大有线电视网都对其进行了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