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展身手(下)(第3/8页)

  听说蒙古人光吃肉不吃菜,担心没蔬菜吃,惠芬从家乡带来不少种子。关系国计民生,贺大鹏黄敬勇积极投入,楚言也时时跑去帮忙。可他们四人谁也没种过菜,投入的时间力气不少,收获甚微。反是陪着楚言下地劳动的阿依古丽做起田间活计有条不紊。

  从阿依古丽那里得知,虽然在汉人看来维吾尔人也是游牧民族,其实很多维吾尔人都是农作好手,农业发达也是南疆富裕的一个原因。

  楚言立刻向阿格策望日朗要来巴拉提和艾孜买提,把他们安排到种植季节较长的阿克苏来,给了一片离水源较近的荒地,一包种子加说明,提供必要的工具和材料,由着他们发挥。老人们带着儿孙辛勤开荒,不过两年时间,顶风一面种上了杨树苗,大麦禾苗迎风轻舞,沙棘篱笆长了起来,葡萄开始爬架,夏季瓜果满园,冬天菠菜白菜郁郁葱葱。

  结束一天的劳作,老人打起手鼓唱起歌,妇女孩子欢快地舞蹈,衬托着满园生机,是楚言在这个时代见到的最美的风景。巴拉提和艾孜买提乐观开朗,忠实本分,勤劳肯干,风趣智慧。楚言得空就喜欢往菜地跑,与他们攀谈,很是投缘。

  阿格策望日朗把管家大权交给她,楚言又开始给两个老人找活计。把紧挨着的一片地划出来交给老人负责,种植耐寒的牧草,解决冬季草料问题。又买了一堆鸡仔交给老人的妻子养。想着给鸡拨拉点瘪的麦粒烂的菜叶,再让鸡们在草地上吃虫吃草籽,鸡肉鸡蛋就都有了,鸡粪还可以做肥料。这被惠芬取笑小家子气的算盘,得到巴拉提和艾孜买提的大力称赞。

  疏勒一带农业发达,如果周围多是农田,孤零零的一个牧场,效益不好不说,也很容易发生矛盾。本着要做就要尽量做好的信条,她也在为昭苏的新牧场打算,因为地处偏僻,她倾向于发展一些农业,至少做到粮食瓜菜自给自足。两处的开垦,又得托给老人和他们的子弟兵。

  老人们活了大半辈子,从来没有象现在得到这么多的尊敬和信赖,生活得这么自如安宁,对这个年轻爱笑满脑子主意的王妃又敬又爱又感激。疏勒离他们的故乡很近,自然愿意去。不情愿去昭苏伺候那些傲慢的大爷,可想到王妃到那里避暑也要吃菜,就愿意去了。阿克苏这边局面刚打开,也不能放开。唯一的问题是两位老人二十年来在一起,结了两重儿女亲事,早已成为一个大家庭,这么一来,怎么着都得分成三下里。

  四位老人沉默着,一两个小辈眼中却闪着跃跃欲试。

  楚言看在眼里,轻轻一笑:“我得回去看看孩子。巴拉提老爹,艾孜买提老爹,你们合计合计,人手该怎么分派才好?有顾虑只管说。”她非常相信两位老爹的眼光和责任心。

  外间的小桌边,图雅正在木板上写功课,看见楚言,连忙站起来。

  “醒了吗?”

  图雅摇摇头。

  楚言轻手轻脚地走到门边往里张望了一下,回身坐下:“做完了吗?有没有不会的?”示意图雅继续正在算的一道题,自己则探身过去察看答案。

  图雅有些忐忑地抬起头,只见王妃满面笑容:“很好!非常好!差不多都对了。这个和这个,再算一遍。”

  又递过来一个钱袋:“乌拉木昨天去集市卖菜的钱,你替我收着,别忘了记账,再合计一遍这两个月园子那边有多少进账。”

  听见里屋有动静,楚言连忙进去。

  图雅一边按照王妃的指示做着事,一边听着里间传出来的王妃轻柔的说话声和歌声和小王子咿呀的童音,不由得想起了母亲。母亲还好吗?还有人打她吗?那些人应该会对王子和王妃心存敬畏。对待她母亲,是不是也能收敛一些?

  想到王妃,赶紧集中心神,认真做事。不一会儿,又忍不住纳闷:王妃很有钱,王子派人搬过来的箱子,她叫惠芬过数登记造册,自己看也不看就让人搬到储藏的屋子放着。那间屋子里放满了值钱东西。阿依古丽叮嘱她不要进去,更不要碰任何东西,因为任何一件都足以买下十几个图雅。王妃又为什么对卖菜的这点零钱这么在意呢?总叮咛她收好,记得记账,过几天就要核对一遍看看账目和现金一致不一致。王妃真是个怪人!除了王妃,还有哪家女主人会亲自教一个小女奴算术呢?

  这里的佣人很多,洗衣服做饭打水都有别人做。她的任务就是陪伴小王子和打扫这两间屋子,可是,她的每一天过得并不轻松。要完成王妃给她的功课,还要学汉话和突厥话。惠芬是王妃的贴身嬷嬷,打点着王妃和小王子的衣食住行。阿依古丽是帮着王妃打理府内日常杂事的管事嬷嬷。这两人是她的顶头上司,只能说一点点蒙古话,一个说汉话,一个说突厥话,着急起来,指令和斥责就如天上下雹子,噼噼叭叭地砸下来,快得她听都听不清。出了两三次错,王妃和惠芬阿依古丽怜惜她初来乍到,语言不通,没责罚她反加安慰,更让图雅羞愧难过。趁着惠芬和阿依古丽较为空闲心情好愿意慢慢说的时候,她多问多记,几个月下来,基本上能与这两人对话交流。没等她松口气,王妃又叫她记帐,指定这里一个年长的维吾尔管事做她的突厥文老师。惠芬说起图雅的母亲象是识文断字的,也该让图雅学汉文,贺大鹏黄敬勇很疼爱这个小女孩,愿意教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