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第2/6页)

  以楚言之能,无疑能为女儿做出最好的安排。

  “不。”楚言含泪摇头:“你已经为她做了最好的安排。给她选择的机会,让她自己决定未来之路。这对她已经是最好的了。”

  听靖夷简单描述了怡安这些年的生活,楚言心中充满感激。

  她感激靖夷一家,感激寒水。他们疼爱怡安犹如至爱血亲,想方设法地安慰她,弥补她失去的父母之爱,暗中保护她,不惜冒险,不惜牺牲。

  她感激四阿哥,现在的雍正皇帝,和他的皇后。她感激去世的康熙,和皇家的很多人。即使不能抛开各自的利益和立场,他们对怡安付出了爱心和关怀,尽可能地照顾教导她,也已经尽可能地提供给她自由成长的空间。她很清楚,这份用心,这份真情,是多么难得和珍贵。

  这些年,怡安得到的,超过了她最高的预期。即使从前她对那个宫廷那些人有所不满,怀有怨恨,现在都已烟消云散。如果她曾经认为她付出的一切应该得到一点补偿,通过怡安,她已经得到了。

  即使感激,她仍然希望女儿能从此远离宫廷远离政治,不管是京城里的,还是准噶尔的。身为母亲,她希望自己的儿女,即使不能展翅高飞,也能做一只自由的鸟儿。

  但她不会替怡安决定。怡安是她的女儿。她给了怡安生命和头三年的母爱,可缺席了她此后的成长过程,再也没有为她做什么。她没有资格要求女儿按她希望的去生活。怡安已经是个大女孩,会比同龄的孩子更成熟,有能力为自己做出最好的选择。

  普利茅斯的码头,哈尔济朗紧紧地拥抱她:“妈妈,我会好好学习,也会照料好那些同伴。你不要为我担心。你要照顾好自己,带着妹妹回来。你们一定会平安。我等着你们。”

  她答应了哈尔济朗,会带着怡安去英格兰与他团圆。可现在,她有一个感觉,怡安的幸福还是在这片土地上。甚至她自己,重新踏上这块大陆,都有一种亲切眷念,不想再离去。

  怡安曾告诉寒水,她希望能回准噶尔,看看自己出生的地方,找找父母留下的足迹。

  而今的情况,准噶尔和朝廷之间还算太平。策妄阿拉布坦应该对怡安还有一点慈爱愧疚之情。怡安没有政治份量,又有着皇帝的保护。准噶尔那边应该没有人会伤害她,再次挑起与朝廷的争端。

  据寒水得到的消息,皇上让怡安去准噶尔,只是应策妄阿拉布坦之请,回去探视一下祖母。归期未定,但还是要她回京城的。

  京城去准噶尔,一去一回,行程漫长。靖夷调动人手,计划行动也需要时间。楚言按下早日见到女儿的渴望,先去杭州。

  远远地见到佟世海和他的家人,看见他们一家和乐平安,她放心了。她没有现身,更没有上前相认。“佟楚言”死了几年了,没有道理复活。何况,她并不是真正的“佟楚言”。

  她去看望水灵。水灵被葬在一处背山面海的安静所在。四周种了两圈青松,既能略挡海上来的强风,还引来一群鸟儿做伴。坟边不远有三间简陋但结实的石屋,住着一对老夫妇。

  据那老夫妇说,他们来自下面的渔村。村里的人姓着同一个姓,属于同一个家族,生活虽不安逸,足以糊口。十多年前,一场飓风摧毁了村里大半的渔船和房屋,还淹死了几个壮年渔夫。天灾之后是人祸。没有打鱼的收成,村人的生活成了问题。渔霸又趁机欺压,诬陷,将村长和三位德高望重的长者拘入县衙的监狱,妄图霸占整个渔村。

  一位姓金的贵公子路过,看上半山坡这块地,出了大价钱买下。得知村民的困境,出钱帮他们购买新船,重建房屋,医治病号,又去县衙交涉,教训了渔霸,使村长和长者平安回来。村民感激金公子的义举,商议报答之法。

  金公子闻后笑道:“我明日就需离去。将来或许会携家眷来此居住。有意烦请诸位帮我在半山坡盖两间茅舍,作为落脚之处。”

  此处临海风大,茅舍经不住风雨。村民商量之后,利用空闲时间盖了这三间石屋,期待着恩人再来。

  过了好几年,金公子又来了,带着一群人。

  村民以为金公子要搬来居住,谁知金公子心爱之人已经死了。当初,金公子买下这块地就是为了她,故而送她到这里安葬,又在她坟边不远留下一个空穴,准备自己百年之后,来此陪伴。

  金公子替全村预交了七年的税,请村民帮助照顾这个坟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