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第4/5页)

  胤禛看得出,弘历对怡安的事更上心,可弘昼明显也在意着怡安,兴趣更相投。怡安对两兄弟一碗水端平,没有厚此薄彼,碰到正经事会找弘历,商量起玩耍闹事就找弘昼。虽说男女大防,可他们从小一处摸爬滚打,一桌吃饭,一床睡觉,知什么避讳?他和皇后教养严格,不让他们沾那些风花雪月无病呻吟的东西。三个孩子年纪小,心思单纯,也想不到那上面去。

  原本,他倒想让三个孩子晚些成亲,像现在这样多过两年,却怕纸包不住火,弘时胡闹被几个弟妹知道,弄得大家尴尬,倒不如早些敲定三人终身,以免生变。

  弘历和弘昼都不可能只娶怡安一个。若让弘历娶怡安,怡安的出身注定不能册后,只能居妃位。怡安是他和皇后捧在手心里养大的女儿,有实无名的公主,不得不屈居下位,对一个臣下出身的女子行跪拜之礼,弄不好还要受气,他想着也觉得不痛快。况且,怡安的脾气,哪里受得了后宫诸般约束,又哪里经得住后宫女人的争斗?万一等到他和皇后不在了,弘历喜新厌旧,不再护着怡安,怡安可怎么办?

  怡安的身份,亲王福晋怎么也能做得。哪怕弘昼弄来一院子女人,也不能爬到怡安头上。就算弘昼和怡安闹起来,弘历也会出面调停,不会让怡安吃亏。就算怡安闹出什么事,到底只是亲王府,有弘历帮忙掩盖,也出不了乱子。如此,才能三全其美。

  弘昼的亲娘耿氏老实,一点管不了自己肚子里爬出来的这个儿子。皇后算怡安的亲娘。这事,只有他亲自出马提起个头。

  他千算万算,就是没算到养的儿子没一个肯给他面子。

  听他说完,弘昼安静了一阵子,摇摇头:“我不娶怡安。”

  胤禛一愣:“怡安哪里不好?”

  “怡安是极好的。可,皇阿玛你想想,我和怡安一处长大,便如兄弟一般。叫我娶怡安,不是同叫我娶弘历一样?”

  胤禛好气又好笑:“胡说!弘历是男子,和你一个亲阿玛,谁会让你娶他?怡安是女子,同你不一个姓,是你姑姑的女儿,自小养在我们家,就是血缘也是极远极远的。怡安性子纯真,生得又美,你们一处长大,情趣相投,在一起总有说不完的话。你以为这世上能有几个怡安这样的?阿玛疼你,想给你挑个好媳妇,也疼怡安,想给她挑个好丈夫。阿玛看来看去,对你,再没人比怡安更好,对怡安,再没人比你更好。这才问你。”

  弘昼沉吟着:“皇阿玛怎不问弘历?他对怡安才好呢。”

  “弘历也是好的,只是,阿玛为你们做亲,总得想得长远些。你和怡安更好些。”

  “皇阿玛想得长远,可想过怡安嫁给我,却被做了皇帝的弘历抢走?那样也好么?”

  胤禛大惊,死死地瞪着儿子,说不出话来。

  弘昼象大人一样叹了口气:“皇阿玛,怡安是极好的女子。可我只当她是兄弟。怡安的婚事,皇阿玛怎不先问问她?”他觉得怡安也只把他和弘历当作兄弟,或者是朋友,并没男女之情。

  胤禛被弘昼的话惊呆了,连儿子是什么时候走出去的也不清楚。弘历对怡安的情,到了那个地步?!

  弘昼一向爱玩,正事上不肯上心,但胤禛心里明白,论到聪明敏锐,弘昼并不比弘历差。皇阿玛当初苦心教导,希望他们兄弟个个成才,结果倒是个个能折腾,争强斗狠,成了皇阿玛晚年抹不去的心病,也害他吃了许多苦头。他清楚弘昼才智能力不差,既已选定弘历,倒不想把他的心思从玩引导到“正事”上。想不到,弘昼敏感机灵还在他认识之上。他们三人一处长大,最了解彼此,弘昼的判断多半是不会错的。

  胤禛按捺下心中不安,留心弘历与怡安的相处,又让皇后和熹妃分别拿婚事去试探两个孩子。熹妃为难吞吐的样子,已让他明白弘昼所言不虚,恐怕熹妃也早就察觉。怡安,弄不清是还懵懂着,还是别有情怀,总之对弘历无意,也不想成亲。

  这当口,完全不知就里的怡安被卷进他和弘时和阿其那之间,让他十分头疼。怡安倔强冲动,再有人从旁煽风点火,一次不成还会闹第二次,只怕越陷越深,被人利用。想起策妄阿拉布坦的请求,让她远远离开京城,大约是最好的办法。去准噶尔,一来一回,至少一年,许多事尘埃落定,兴许解决他们三人婚事的法子也有了,也可防止弘时弘历因为怡安做出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