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真正的天谴(第4/6页)

耶律李黎带着二千人冲过来,发现自己来晚了。他气得跺脚!

身边的番兵们更是满脸怨恨道:“可恶,我们来晚一步!”

“要不是谢元帅阻止我们也不会来晚一步。”

“谢元帅的协议跟我们有什么关系!”

“太子阁下我们应该早点来的。”

“您非要看在元帅的面子上!”

耶律李黎心情也不好受,这次错过大力罗不知道要到哪时才能杀他。

他握紧拳头喊道:“谢元帅帮我们换回其他子民与同胞,看在她的份上,你说吾能破坏她与大力罗的协议?!”

此话一出。番兵们一个个惭愧低下头。他们都是气昏头才会说出这些话。因为他们大多数有亲人死在大力罗的屠戮上。

耶律李黎也低下头:“兄弟们,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但要是良心丢了。就再也无法挽回了!”

番兵们开始反省。

与此同时,公付令正要找谢兰芝商量抗敌对策。他派人找谢兰芝,发现谢兰芝不在寝殿,也不在军营。

公付令顿时疑惑道:“元帅这个节骨眼会去哪里?”

他请来谢氏校尉寻找谢兰芝。谢氏校尉听说此事,谢氏校尉当场脸色大变,按照他对元帅的了解。每次元帅神秘消失肯定是跟什么特别的事有关。

谢氏校尉立即谎称道:“哦,元帅在酬兵。我们谢氏内部就有这个传统。”

“酬兵?”公付令还是第一次听说:“那是不是要杀猪宰羊?”

谢氏校尉道:“是啊,元帅每次都会宽待我们兄弟们,让我们吃好喝好。”

谢兵的待遇是公付令有目共睹的。连他都羡慕谢兵的伙食。一天三顿都有肉。后勤是一点不缺。可以说跟天子兵差不多的待遇了。

公付令便请愿帮忙酬兵。谢氏校尉想了想,鉴于公付令到处找元帅已经被不少人知道,他只能顺驴下坡,请公付令去了。

当鲁国主宫看见国主和谢氏校尉一同去军营,说是要和元帅一起酬兵,所有人都没有怀疑。

新天京这边晴空万里,八月份的农作物再次丰收。

司农官在金銮殿挤作一团,上报自己的功绩。司农官现在比京臣大儒还要出风头,因着司栖佟的政策侧重,不少司农官得到重视。已经有人被破例入军机阁当一名辅官。

辅官算是助手。

现在不少京臣和大儒都在考虑要不要家里的孩子进司农部。毕竟司农部的升迁稳定,熬资历就可以了,又不用勾心斗角。只管拿成绩说事。

而且司农部稳健,不到轻易是不会被罢职的。俸禄又高,每年年底还有补贴。

听说去年司农官每人收到三百斤花生油,那油的香味从司农官府邸都能传到隔壁了。隔壁住着的通常是当朝大员。自然羡慕这些司农官。

司栖佟收到今年的粮食再度丰收,连之前冬天试验的大棚菜也有了着落。以后冬天都有蔬菜吃。

农业的进步给新天京,甚至南中原带来一片生机勃勃。能在乱世中大丰收的地方估计也只有新天京了。

司栖佟十分欣慰。

手下的官员一个个进言:“殿下这已经是第二个年头丰收,相信明年还能继续丰收。”

“三年一丰收,马上就要注意水利工程,储备水库防止干旱。”

大晋有三年丰收三年干旱三年水涝的基本说法。虽说不是很准,但这是基本的预警机制。现在哪怕好季节也得以防患于未然为先

司栖佟点点头:“如今水泥大卖,我们后方安定,只需要空出手好好发展。”

等来年储备三年丰收粮,将她划好的所有粮仓都装满。她就能空出手对外扩张!!再也不需要兰芝一个人在外面冒险。

到时就交给她的京衞军吧!

“马将军那边情况如何?”司栖佟故意问起大臣,其实她早就收到情报,现在这么说是为了试探众臣对战争的关注。

但凡让她发现一人对此不管不问。司栖佟眼神一眯,寒光一现。

让司伯公眼皮一跳,发现了端倪。

他就说他不来上朝的。他这个皇侄女真是越来越不好惹了。偏偏有些人还抱着侥幸的心态想糊弄殿下!

很快众臣各执一词。司栖佟虽然面上没说什么,又问了其他政事。最后又问吴秋巡游在何地了。

众臣们负责的事务都处理的差不多。不好处理的尽管上报,交由司栖佟处理。

最后金銮殿退朝。不少大臣松口气觉得可以回家歇息。可有的人回去歇息后,就真的是歇息了,第二天再也不用上朝。

这一次至少八名四品大臣被罢免。直接由吏部的人传下去,连进宫都没机会。

司栖佟又升了一批有潜力的年轻人上来。一下子四品大员的年轻势力一边倒向司栖佟。

那八名四品大臣有三个是谢氏,二个司氏,其他都是郑国公曾经推荐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