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第2/4页)

他用眼睛的余光扫了一眼不远处的刘长兰,这老狐狸倒也沉得住气,都这个时候还一副老神在在的模样,可现在魏钧安没心思与他比谁更沉得住气了,这是关乎他们所有同僚切身利益的大事,他现在必须挺身而出,救各位同僚于水火。

魏钧安上前一步,扬声开口劝道:“陛下,此事万万不可啊!”

孟弗垂眸,如今廷下百官的反应都在她的预料之中,她对魏钧安道:“魏爱卿可以说说是哪里不可。”

这段时间孟弗与魏钧安说话一直都挺和气的,现在他一下听不出孟弗话中的喜怒,魏钧安的心一下子就提了起来,他此时忍不住会想,陛下还不如像从前那样每天都对他们横眉竖眼的,现在这喜怒不定的好像更让人害怕。

不过,陛下和气的时候又真的很让魏钧安开心,他当年娶媳妇的时候都没这么开心,他与陛下笑谈一番,便感觉自己是名臣遇见圣主,而得到陛下赞许的时候他更会心潮澎湃热血沸腾,他会在心里下决心要为陛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但鞠躬尽瘁不包括眼下的这几桩事啊。

魏钧安硬着头皮道:“陛下,我大周自开国以来便是如此,圣祖以史为鉴,观前朝百代之得失,留下以文治国的祖训,如今两百余年过去,我大周文运昌盛,四海升平,礼法井然,一片繁荣,陛下为何突然要在朝中增设武将的官位?再者,将兵权完全交予当地的将领,若那些将领生出异心,发起动乱,即便不会动摇我大周的根本,百姓也要遭殃,取天下者,皆以兵。兵权所在,则随以兴,兵权所去,则随以亡,陛下,请您三思啊。”

魏钧安提出的问题孟弗在过去的几天里是有认真了解过的,她也与陛下聊过,陛下倒也没想要以武治国,大周开国这么多年,虽然打仗总是打得稀烂,但在文化思想、经济建设等方面搞得都还不错,所以他只是想要将文武之间的关系稍微平衡一下,这两百多年来大周只崇文,不尚武,曾经为了对抗北疆的异族多次募兵,结果却是冗兵冗将,军队就像是一块豆腐,轻轻一撞就碎成渣渣。

而那些前朝能被推翻,大都是当权者有点问题,使得国家渐渐走向衰败,民不聊生,百姓与士兵又不是傻子,放着太平日子不过,去干那掉脑袋的活。

既然没那个能力坐稳江山,那么被人推翻也算是活该。

李钺对他们李家在他之后还能传几代皇帝并不是很在意,他只在意自己当皇帝的时候,要把自己看到的问题都给解决了。

这个天下向来是有能者居之,古往今来皇子作乱也不算少,那圣祖怎么不把皇子们的权利也都给架空了,不能因为皇子们都是李家的血脉,就觉得他们这些人打起来对天下不算是个危害。

而且,在过去的练兵中,兵不识将,将不识兵,这等滑天下之大稽的事都时有发生,有敌来犯,第一时间将领不是琢磨应对之法,而是要去向文官们请示该如何作战,除了会贻误战机,有些文官那脑子像是生了锈一样,根本不会分析局势,只会照本宣科,固执己见,让士兵们白白去送死。

而这种重文抑武的风气盛行,也使得士兵们得不到应有的奖赏和尊重,士兵们打仗的时候自然也不会卖力,在气势上就先输了一头。

李钺因为有皇子身份,在北疆行事没有顾忌,他有自己的一套打法,不过也因此被先皇训斥过多次,后来先皇再送来什么书信,他看也不看直接就给烧了,再后来他在北疆打了几场胜仗,先皇对他的态度才渐渐有所转变。

“……再者,魏爱卿是不是年纪大了,记性不大好了,前些年我们大周还要给北疆上供的?大周自开过以来,在北疆吃过多少败仗,魏爱卿可有统计过?”

“这……”魏钧安低着头,说不出话来,他一个中书令哪里会去统计这种事?而且自李钺登基以来,异族便很少来犯,他对北疆战事就更不怎么关注了。

孟弗淡淡道:“看来魏爱卿是不曾统计过了,朕统计过,朕可以告诉你,大周打的败仗大大小小加在一起一共是一百一十七场,最惨烈的一场我方折损将士十万余人,被迫割了两座城,向异族们送了数百万的白银,难道这就是魏爱卿说的一片繁荣四海升平吗?魏爱卿,你这太让朕失望了。”

魏钧安说不出话来,他太平日子过得久了,就忘记大周过去曾屈辱了那么多年。

而他所得到的太平,正是李钺违抗了当时的种种律令,自己打出来的。

将魏钧安这套说辞一一反驳后,孟弗看向刘长兰,问他:“刘爱卿怎么看?”

向来喜欢和稀泥的刘长兰开头倒还是老一套,他说:“陛下,微臣认为魏大人说的有理,这关乎大周万世基业,关乎万千百姓的福祉,请陛下慎重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