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第〇②个故事!(第5/6页)

苏清之皱眉思索,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那就是他清史了解得并不全面,除了知晓大概的清史,像清朝皇帝特别是清开国皇帝,如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等,对于他们的生平政绩,苏清之清楚,倒是他们具体有多少儿女,儿女又各自有什么成就,苏清之就不太清楚了。

反正,皇太极是有一位格格嫁给了吴三桂的儿子吴应熊。最终康熙削藩,将姑姑老公、儿子整整齐齐的送去地府,百年后好等姑姑一家团聚。

“吴三桂、吴应熊,还有尚可喜、耿精忠,三藩说来倒是个麻烦。”

苏清之穿着明黄色龙袍,站在绘制精致,悬空挂着的地图面前。目光一直都落在云南、广西、福建三地。

不能说皇太极为了入主中原,和三藩达成的条件有错,而是有限条件下做出最有利的选择。虽说不答应三藩封他们为异性王,让他们割据一方,还是能够入主中原的。

可仔细一计算,就会发现得不偿失。

大清自建立以来,一直有‘八旗不满万、满万不可敌’的说法,无意中却透露一个事实,八旗人少,虽说个个骁勇善战,实际上真想完完全全凭借武力取代大明入主中原,天方夜谭。

记得不知道哪一世的玄学者曾说过,大清能取代大明统治中原腹地成为最后的封建王朝,完完全全是天时地利人和,就跟当初真·天道之子刘秀和篡汉的王莽‘真王决斗’时,就是走的天降流星助阵路线。

稍微读一点点历史的人都知道,大明后期,是小冰川时代的爆发期,天气陡然变得酷寒。天灾迭起,再加上吏治**,**不断,多方面因素才造成了大明灭亡。

而是大明不是亡于大清,而是亡于李自成手。李自成攻打进北京城,崇祯吼出‘君非亡国之君、臣乃亡国之臣’话语,就煤山上吊。

仔细算来,大清还真就占了李自成的大顺军,惹怒了吴三桂的便宜。没有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开山海关引清兵入关’‘以清兵之力剿杀大顺军’的行为,还真就没大清什么事儿了。

仔细想想,大清还真就被天道光辉所笼罩,集气运为一体的天道之子啊。

“哦,想起来了,是十三皇妹,封号好像是和硕恪纯长公主,当时汗阿玛早已仙逝,后宫真正做主的是孝庄文皇后,应该是她出于政治考量,将十三皇妹嫁给吴应熊的。那么,朕现在年龄小,哪怕表现得再聪慧,都会被人看轻,所以三藩啊,要不就按照孝庄文皇后所顾虑的政治因素,将十二皇姐、十三皇妹、十四皇妹分别嫁往云南、广西、福建三地?反正历史上,皇太极的女儿大多都英年早逝,云南、广西、福建三地,环境再怎么恶劣,都比不上漠北、漠南来得好吧。”

这么想着,苏清之搓了搓下颌,笑得格外的意味深长。

“《碧血剑》有了,《鹿鼎记》应该也会有吧。那个时候,我多少岁来着。”

说来苏清之和爱新觉罗·福临只相差几个月,又抢了‘顺治帝’的称呼,说不得爱新觉罗·玄烨会成为他的儿子。反正所谓的董鄂妃,这一辈子定然会成为福临的亲王福晋,而佟氏等等,好像苏清之并没有娶佟佳氏为皇后的**。

啧啧所以,康麻子还真就不一定是他的儿子了?

苏清之连连‘咦’了好几声,殿门外候着的总管太监,还真以为苏清之是遇到了什么难以理解的问题,忙出声高呼了好几声的万岁爷。

太监别看年轻,二十岁左右,却是前明留下的‘遗产’,很是机警。从盛京老家搬来紫禁城居住,顺便接受前明留下的大量‘遗产’后,这位王总管就被派遣来伺候苏清之。

对他,苏清之还挺满意的,因此王总管一出声,苏清之也没有生气,而是摆摆手询问现在多少时辰了。

王总管回答快临近中午了,苏清之便吩咐传膳。用完膳后,又去了慈宁宫一趟,陪坐镇后宫荣升太上皇后的哲哲说了一会儿话,这才回干清宫。

下午是上课时间,别看苏清之现在继承了大宝,成为少儿皇帝,还是得学习。而且是满蒙汉三门语言,骑射书法,都得学习。苏清之哪怕表现出多智近妖的智慧,依然未能逃过学习。

用远在承德避暑山庄,与海兰珠过着神仙眷侣生活的皇太极的说法,为帝者,文武双全只是基操,最主要的还是得多才多艺,不管是民生还是政务都要懂,最忌讳似懂非懂,还偏偏要独断乾坤。

最终只会成昏君,而不是明君。

今日课程满文以及骑射,满文学习一个时辰,骑射则在校场学了将近两个半时辰。结束学习后,天色已经开始黑了。黑压压的,感觉很快就会来一场风雨。

事实上也是,大约晚上9点半的时候,细雨淅沥沥的下了起来,配合徐徐吹着的春风,乍暖还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