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时空乱流30(第3/4页)

这些探索任务建立在已经收集的异世界情报上,主要目的是获得更多情报以及更多有价值的东西。

“比如说,以海洋为主体的异世界,我们安排了能适应水下环境的种族,收集具有研究价值的海底动植物,”说道这的时候,诺亚随手在虚空中投影出一连串密密麻麻的图片和文字:“比如说这个红色鱼类,再比如说这个巨大的贝壳,都是我们跟专家沟通后,确认具有研究价值的生物。”

季汀在认真的分辨投影中的文字和图片,在看到“收集并带回红色鱼类,将获得十点贡献值”“收集并带回特殊壳类,具有生命特征,将获得一百点贡献值”“收集并带回特殊壳类,没有生命特征,将获得五十点贡献值”的探索任务后,忽而产生了某种既视感 。

“这些任务是不是参考了某些游戏的任务设置?”

诺亚思考了下:“这没有参考的价值,毕竟不存在任何一款游戏能跟异世界的情况相似。”

季汀将关注点放在了另一个陌生名词上:“贡献值是什么?”

“我们完善了冒险者的报酬体系,更好的激发冒险者们的工作热情,确保他们的付出能得到等同的回报。冒险者能通过积累贡献值兑换不同档位的奖励……”

听到这,季汀忍不住打断了他:“这一套从全息乐园用到异世界冒险,就没变过。最低档的兑换奖励不会还是五三吧?”

诺亚为专家小组辩解了一声:“也不是完全没变。在结合其他文明的建议以及专业人士的意见后,我们规定了贡献值的获取途径、每个任务能获取的最大贡献值以及更为丰富的兑换奖励。”

诺亚弹出新的投影,给季汀展示冒险者能获得的所有报酬:“这些奖励并不完全由神秘文明提供,其他文明作为宇宙命运共同体,都或多或少的出了一份力。”

季汀看出来了,因为这个兑换列表最低档的奖励不是五三,换成钱了。

下面还有个贴心的备注——可根据不同需求兑换成不同文明的流通货币,括弧推荐兑换神秘文明的官方货币括弧完。

季汀指了下括弧中的那行小字:“为什么推荐兑换地球的官方货币?”

诺亚解释道:“因为神秘文明的官方货币最保值,流通性最高,能在大部分文明中通用。”

不是所有文明的货币都能被其他文明认可的。

在地球推出社交平台之前,宇宙里连网都是局域网,更不要说囊括整个宇宙的货币体系了。

宇宙太大,现存的文明数量又太多,使用率最高的货币大部分出自在宇宙中名声最响亮、实力最强盛的文明,但即使如此,在过于遥远的星域,依旧会出现不承认该文明货币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星际商会的存在就相当有必要了,他们会协调商人间的矛盾,给第一次来到陌生文明的星际商人提供向导、介绍交易对象,同时承担货币兑换的部分功能。

不过在此之前,智慧生物也很少为此苦恼,毕竟除去冒险者和星际商人之外,智慧生物跑到遥远星域的情况并不多见。

这里需要简单介绍一下遥远星域的定义。

地球跟曼达多星域的距离遥远到需要季汀通过远距离跃迁点才能抵达,但这绝对算不上“遥远星域”,相反,在宇宙这个辽阔空间之中,地球跟曼达多其实更应该被定义为相邻。

真正意义上的“遥远星域”,是远距离跃迁点也无法抵达的区域,是位于曼达多的智慧生物压根不可能意识到远方还存在某个文明的遥远。

地球的出现打破了遥远距离带来的隔阂,社交平台的出现让宇宙紧密相连,而宣传片以及异世界探索计划的推广,则让地球汇聚了来自各个星域的智慧生物。

在这种情况下,推荐兑换地球的官方货币是最合适的选择,不然这些冒险者很容易面临换了钱但没法在其他星域花的状况。

季汀听了一大堆解释,从货币到宇宙经济学,有种在听天书的错觉,为了摆脱唐僧念经,他连忙将视线投向其他兑换奖励。

XX星域双人旅游畅玩、全套量身定制版机械手术改造(包售后)、XX集团最新版本的人造天体……这是最低档的兑换奖励,需要的贡献值都不高。

季汀的视线上移,看到了更多充满诱惑力的兑换奖励。

例如:可带走异世界冒险中获得的5%的战利品、10%的战利品、20%的战利品(这三档奖励需要的贡献值不同),还有特定异世界的永久友好往来身份(这个兑换奖励下面罗列了密密麻麻的该身份可享受的待遇),以及最上方的终极兑换大奖——加入地球,获取地球公民身份。

季汀盯着兑换最终大奖所需的贡献值后面的零数了半天,看到了最终大奖后方的小小备注——这居然还有兑换数量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