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5章 ‘金子做的’是谦虚的说法(第2/3页)

还有其他实验室也有很有意思的设计,比如一家国际的钢铁制造公司,他们专门生产军事用途的钢材,也掌握着最尖端的钢材制造技术。

现在他们设计的压缩实验,手笔也是非常的大。

他们公开的实验设计,是准备制造超高强度的液压机,并设定真空封闭的环境,对金属材料进行直接物理性的压缩。

两个实验设计进行对比,宾州大学材料实验室的设计,似乎是更加靠谱一些。

实际上,材料专业领域的人士,更加看好钢铁公司的实验,因为钢铁公司的方法比较直接,很大可能会有一定的效果。

宾州大学材料实验室的设计,说是由内而外的进行压缩,但能起到作用的只是内旋压缩,内部电子受到磁场影响旋转,对于金属材料来说,更多体现在导电、磁场特性上,理论上物理特性不会受到影响。

当然了。

两个实验肯定都没有任何意义,因为Z波压缩是借助Z波,进行直接的空间压缩,是空间的压缩影响到材料,而不是进行物理压缩。

……

航天局的公告有很大的正面意义,让奕星科技的名气得到了巨大的提升,好多人也开始关注奕星科技,但同时外界依旧存在质疑,因为奕星科技是一家运营的企业,企业运转都是以实现盈利为目标的。

花大笔的费用用于探索太阳,怎么想都没有任何的利润点。

那么奕星科技为什么这么做呢?是不是准备把投资人的钱,都花在了探索宇宙上,而不是争取实现利润?

如果是站在国家、科研的角度上来说,企业花钱做探索宇宙的科研,是有些伟大的。

但是,站在企业、投资者的角度上来说,只是不断投入做科研,去做高端探索宇宙的研发,等于是花投资者的钱去‘收买人心’,怎么都感觉很别扭,还不如成立一家科研机构。

用公众的捐赠或国家拨款的经费,投入到高端科研事业中,谁也不会多说什么。

为了平息公众的质疑声,赵奕还是站出来说了两句,“作为奕星科技的负责人,我和团队做的每一个研发,达成的每一个协议,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公司的发展,而不是拿着投资人的钱去做科研事业。”

“我和团队一直致力于保证股东的权益,争取能让奕星科技早日实现正收益。”

这是站在公司负责人角度说的话。

赵奕认为确实应该表个态,只是做研发的科研机构,当然可以花费大量的钱在没有利润的研发中,目的就是为了促进科学的发展。

站在企业的角度就不一样了,没有上市的公司也要为投资人负责,上市以后就必须要为股东负责,保证所有股东,甚至是普通股民的权益。

赵奕站出来说的话,就像是定心丸一样,让舆论马上平息了。

当然了。

还是有很多人存在质疑,但疑惑也只能暂时放在心里。

两个星期后,赵奕率领研发团队去了宇航局的发射基地,聚能卫星建造完毕,正处在准备发射的状态。

在准备发射的阶段,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赵奕直接接过总工程师的工作,并亲自检测每一个小组提交的数据报告,并参与到一系列的检测、参数校对工作中。

同时,赵奕和团队一起,完善了聚能卫星的控制系统,最核心的就是应急控制系统。

应急控制系统是保证卫星受到影响的时候,可以人工操作让卫星快速远离太阳。

应急控制系统使用的是空间连接技术,依靠影像传输进行控制,同时系统也是非常重要的,是卫星最核心的组建之一。

这主要是因为聚能卫星的造价,聚能卫星的成本太高了,单单是专利技术成本就有十三个亿,因为建造使用的绝大部分都是压缩材料,材料成本也占据很大的一部分。

再加上装配、人工、检测等等,一系列的成本算在内,都已经达到了三十个亿。

另外,聚能卫星没有进行发射,也就还有一笔大单要掏钱。

聚能卫星的重量高达八吨,如此高重量的卫星要摆脱地球引力飞往太阳,首先面对的问题,就是超过第一宇宙速度。

这是非常困难的。

最开始的计划是,建造专门的反重力飞船,以反重力的方式运送,但反重力飞船的速度并不快,摆脱地球引力的方法,是一直开启反重力装置,就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

这等于是为了完成发射,还要单独设计能摆脱地球引力的反重力飞船,就有些得不偿失了。

最后奕星科技和航天局沟通发射问题时,谈好的方法是借助空间站的Z波卫星,并建造专门的反重力飞船,运送聚能卫星完成太空穿梭,就能让卫星直接远离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