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麦钐(第2/2页)

“就是就是……”

“多谢大家了。”林立文笑道。

之后便是林老二上场,给大家演示麦钐的具体制作。

制作麦钐里面的刀片可以用以往的长镰上的刀暂时替代,其余所需的也不过是一些麻绳和竹子,木头等物,都是好寻的。

因此它就跟秧马一样,属于村民们都制作的起,也极易上手的。

等到大家把各自的麦钐制作好了,一个个都兴冲冲的恨不得马上冲到麦地里去劳作时,林立文喊住了大家,紧跟着的一番话又惊到了众人。

因为林立文跟众人说,麦钐这般好用,且村里现在每户皆有一个,只用上短短一日便将之收起,未免太过可惜。何不村民组建割麦团队,分批去往旁的村子。

“割一亩地的麦子只需一枚铜钱,想必应该会有人愿意花费这个钱的。”

这话一出,众人一片哗然,但必须得说,林立文的话确实说动了不少人的心。试问若是在没有麦钐出来之前,有人上村里来与他们说,只需一枚铜钱便能帮忙割掉一亩地的麦子,他们必然也会同意的。

只是让众人犹豫不决的是,这麦钐是林立文想出来的,组建割麦团队的法子也是他想出来的。众人就算是心动,也跟之前的秧马生意一样,实在不好意思再占林立文这个便宜了。

于是便有人说道:“法子不错,大郎要是需要,我也可以去帮忙。只是这割麦的钱,便不用给我了……”

说这话的人是林东阳,林立文记得他,就是那日在田里见他使用秧马后,第一个喊出来的人。

“那不行。”林立文摇头道:“活是你干的,力气是你出的,你怎能不拿钱。”

虽说这会大家都念着麦钐和法子都是他想出来的,没好意思争这个利,但林立文要真这么做了,保不齐众人心里又会不舒坦。

“这样吧,因我家大姑就嫁在刘家村,还劳烦众乡亲让我家一次,刘家村那边的麦收便交由我家来做。”

也就是说除开刘家村之外的其他村子里的麦收,村民们皆可去做。

这对村民们来讲,根本就不算要求。因为即便是林立文不把组建割麦团队的想法想出来,他一家独占这门生意,村里人也会跟之前的秧马一般,起码短时间里,村里人也不好意思去抢他家的生意。

世人是爱占便宜,可同样也有不少人会记恩。就像这段时间,因为林立文连着给村里想出好使农具,林家在村子里的人缘便变得极好。

像之前林立文去山里砍竹,老汉瞧见了会帮忙。林家其他人这段时间也感受到了村里人的友善回报,林老大和林老二去挑水,有人碰上了会搭把手。林老太还有林周氏,林杨氏她们去河边洗衣,妇人们也会笑着让出最好的位置……

这些都是村民们暂时回报的善意和热情,有了这些,林家人在林家村里不说属于一呼百应,但他家若真有点事,村民们能搭把手的时候便会愿意帮衬一下。

在农村,尤其越是偏僻的地方,一个好人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更何况,林立文这么做,还有别的更重要的目的。

林立文又对大家说道,割麦这项活要想做下去,不光麦钐的制作方法就需要大家保密。而且最好能打出名声来,这样才能发展更多的客户,挣来更多的钱。因此他建议大家,在各个村子里组团去收麦之时,最好有一个统一的名号。

“不如就叫堰塘林氏割麦队吧!”

几日后,一支支名叫堰塘林氏割麦队的队伍,便开始游走在各个村子里帮人割麦。请他们收割上一亩麦地,竟然只需要一枚铜钱!

会划算的人稍微一细算,便觉得这钱能花。因为花这钱省下来的时间,他们不管是去做工亦或者是砍柴售卖给城里人,都会比这挣的更多。

于是便有人试着花这钱请了,然后就见着他们拿着一种叫麦钐的新农具,据他们说是他们村里脑子最聪慧的林家大郎想出来的,格外的好使。一亩麦地刷刷几下,便成了一堆堆的麦堆。

活干的越快越利索,愿意花这钱的人便越多。渐渐的,整个县城都有听说了割麦队的事,连带着堰塘林家大郎的名声也传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