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花魁女主(八)(第5/7页)

“也幸好你之前去找我的时候我信了你,把跟咱们家能扯上关系的人基本都带出来了,现在他们这些人就算是想迁怒,也找不到可以迁怒的对象。”

萧姑父以前觉得自己在京城没什么亲戚总是办事困难,但是今日他却觉得这孤家寡人也有孤家寡人的好处,至少他和妻子一家想跑的时候随时便可以带着一家人跑,而不用去担心自己的逃跑会不会给跟他们有亲戚关系的其他人带去灾难。

萧奕城倒是挺心平气和的:“不急,让他们先高兴几天,他们现在把这事宣传的越大,到时候我们澄清的时候能造成的影响也就越大。”

而对方现在竟然能想出这个主意,萧奕城不得不承认京城里这些人长久以来待在温柔富贵窝里,还真的是把自己的脑子给待坏了。

不,也许对方并不是不知道这样做的弊端,只不过是萧将军以往表现出来的良善让他们判断失误罢了。

他们以为人言可畏,只要让所有人都误会萧将军叛了国,那么萧将军就会像以往那样亲自跑去京城负荆请罪。

这其实倒也算不得他们多想,毕竟按照萧将军的性子,对方还真有可能做出这种事来,

但是现在边关做主的人可是萧奕城,萧奕城可不是那种会因为百姓们人云亦云的几句话就自己给自己增加心理压力的人。

而在京城那些人不遗余力的宣传下,萧将军勾结匈奴背叛南阳国的消息也是彻底传遍了整个南阳国。

就连边关这几十万军队里面,也不乏有那来自于京城的奸细在士兵中传播着谣言。

但是比起那些被人稍作引导便误以为萧将军真的与匈奴勾结的普通百姓来,边关这些士兵们很明显更加信任的是萧将军而不是皇帝。

毕竟他们实在是想象不出,有什么样的理由可以让一个带领着他们打跑了匈奴的将领,自己打自己的脸又跑去跟匈奴勾结在一起。

对方真想要背叛南阳国,难道不应该在他们之前同匈奴交战那时候动手吗?那样不是更容易达成他的目的吗?

所以,对于这个谣言,大部分士兵都持有怀疑的态度。

而萧奕城也并没有让这个谣言存活多久,在那从南方运来的粮食历经千辛万苦终于被人送到他手里之后,他便让人把皇帝动的一切手脚都宣传了出去。

那名姓秦的监军以及宫中太监的证词,他也是让人抄写多分,送到了南阳国各地去。

这份证词有理有据,甚至连皇帝当时吩咐这两人联系匈奴那边时说的话都被这两人给一一复述了出来。

再加上萧姑父等人对对方“叛国皇帝”这个名头的宣传,此事很快便在南阳国掀起了轩然大波。

“叛国”这罪名可以说是南阳国律法里面最严苛的一个罪名了,普通人只要敢犯这个罪,那基本都是诛九族的下场。民众们对于这种会背叛自己国家的也一向是深恶痛绝的。

但这一次这个叛国者却是由一般人变成了一个国家的君主,这怎能不让一些官员富商还有老百姓感到害怕?

南阳国境内,一时之间皆是风声鹤唳起来。

朝廷和民间之间的信任力也是在一夕之间降到了最低,有些治安不好的地方甚至都发生了动荡。

而萧奕城在揭穿皇帝的真面目后也并未耽搁太久,他便向着天下人多面打出了“保卫河山”的旗号,直接挥兵南下,往京城而去。

几十万大军浩浩荡荡的行进起来,这声势不可谓不浩大。

而更让京城中人感到惶恐的是,萧家军这一路南行下来,可以说是顺顺利利的并未遭到任何人的阻拦。甚至于对方在经过一个贫瘠的小县城的时候,还受到了当地百姓的夹道欢迎,有人甚至当着这些兵士的面喊起了“打倒昏君”之类的口号。

这些百姓也是当今皇帝苛捐杂税下的受害者,他们种出来的粮食,绝大部分都填了朝廷各种税收的窟窿。现在他们终于看到有人要推翻这个狗皇帝的统治了心中自然是激动万分的。

皇宫内,身穿龙袍的中年男人听完林丞相对于最近发生的所有事情的禀报之后,当即愤怒的把自己面前桌子上的一切都扫到了地上去。

“他们敢!这是造反!朕要诛他们九族。”

精致的碧玉砚台在地上摔成碎片,漆黑的墨汁在地板上汇聚成小小一洼,皇帝金色的衣角上也溅上了几滴漆黑的墨。

但是林丞相却可以发现,对方盛怒的表情里,隐藏着的是深入骨髓的惶恐。

他在害怕。

林丞相心中叹了一口气,也是,如今这京城里人心惶惶,有几人会不害怕呢。

萧家人手中掌握的可是这整个南阳国的七成兵力,同时这些兵士也是南阳国所有兵士里面最骁勇善战的那部分。

京城里那些多年来养尊处优的禁卫军们哪里比得上这些从战场上厮杀出来的兵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