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福宝文里愚孝男(完)(第5/6页)

他们村里出了这样一位响当当的人物,以后谁还敢招惹他们村的人,就连他这个村长,走出去也顶顶有面。

“还有还有,有牛,啊呸,大将军的闺女,也就是你们家二娘,她被皇上封为长宁郡君了,那可是王爷女儿才能有的封号,光宗耀祖,光宗耀祖啊!”

宿奎山等人已经懵了。

老二=大将军?

二娘=长宁郡君?

村长莫不是发癔症了吧?

但很快,他们就知道,这一切都是真的。

县里的大小官吏都来了,就连知府大人都莅临王村长家中,他们这趟来,目的是转送宿傲白的信件。

全村的人,这会儿都已经将村长家的院子给挤满了,不少人只能可怜巴巴地在外面用各种办法爬到墙头上,竖起耳朵想听听信里到底讲了些什么。

一开始,知府等人对大将军的爹娘还十分尊重,可等信件被拆开翻阅后,这群官员的脸色顿时就变了。

信件里大致传达了几个内容。

首先是在宿氏族谱中添加一个名字,宿宝珠。

这是宿傲白给二娘取的名字,他的取名实力有限,而且宝珠这个名字虽然俗气了一些,可胜在寓意清晰啊,宝珠宝珠,宝贝的掌上明珠。

这是八年前宿傲白就给闺女取好的名字,在他看来,二娘根本就不算是正经的人名。

在取完名字的当天,小姑娘的好感度终于突破了70点,宿傲白也得到了第一份奖励,可这份奖励他压根不敢取出来。

那是一棵摇钱树,真正意义上一棵结出来的果子是铜钱银子的摇钱树。

宿傲白又不缺银子花,没必要冒这种风险。

从取完名字以后,二娘这个称呼,就再也没人提起过了,而且看小姑娘高兴的模样,就知道她很喜欢宝珠这个名字。

心思敏感的小姑娘需要的就是这种直白又热烈的宠爱,她觉得天底下再也没有比宝珠更好听的名字了。

在时下的规矩里,即便是立了女户,在没有继承人出生之前,女户主的姓名也不能记录在族谱上,但现在宿傲白是将军,宿宝珠是皇帝亲封的郡君,能将郡君的名字记录在宿氏一族的族谱上,是宗族的荣耀。

即便宿傲白在信里不提,这一次,宗族的长辈们肯定也得开祠堂祭祖,宣告这个天大的好消息,并在族谱上记录这浓墨重彩的一笔。

第二件事,有关于爹娘的养老。

信上说了,当年分家时的三亩地正式过户给自己的亲兄长,至于爹娘的赡养问题,他当年就是爹娘最不喜的儿子,为了让爹娘轻松愉快地度过晚年,他绝对不会出现在爹娘面前碍眼,以后每年,他都会捎来十两银子,就当是他的孝敬。

官员们正是看到了这段内容,才瞬间变了脸色,原来大将军和家里的关系并不好,甚至还有些怨怼。

宿奎山和李氏的脸色瞬间就变了,宿有粮虽然有些失落,可一想到他们以前对待二哥的态度,羞愧之余又有些释然。

换做是他,也做不到以德报怨。

除此之外,信中还有一些对当地官员的嘱托,那就是绝对不能因为他的关系对宿家人徇私枉法。

这也是在提醒他们,千万不能让宿家这些人,仗着他的权势耀武扬威,这些人以前过着什么样的日子,现在继续过什么样的日子吧。

李氏的脸色要多难看就有多难看,那个女人的儿子居然成了大将军,当年老道口中的贵人,居然真的是她以前从来都看不上的老二!

她一口气没缓过来,差点就昏死过去,可她好歹还知道,老二出息了,或许还能提拔老四,可信上的内容,彻底打消了她的这个念头。

与李氏等人的愤愤不平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王村长等人的激动喜悦。

因为信中说了,他感念当年村长以及其他村民对自己的帮助,以后每一年他都会捐赠村里的私塾一百两银子,用于资助村里的孩子念书,同时如果有天资优越的孩子,他还会帮忙联系书院,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

哪家没有孩子?谁家不希望小孩出息?

宿傲白的这个做法,等于给了他们一个改换门庭的机会,这简直就是大大的善举。

原本还有一些觉得他对爹娘的做法太过薄情的村民这会儿也说不出他半句坏话了,宿老二明明就很懂得感恩啊,完全是宿奎山他们两口子当年自己造的孽,逼得这样好的孩子跟他们生生离了心。

宿奎山感受到那些落在自己身上的鄙夷目光,恨不得挖个洞钻进去。

他最出息的儿子啊!他们家真正的贵子啊!就这样跟他离了心。

如果当年他对这个儿子好一些,现在是不是已经被接去都城,成为将军府里享受荣华富贵的老太爷了?

宿奎山悔不当初,他恨恨地看了眼身侧的老太婆,都怪她,是她害得自己跟儿子离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