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第2/3页)

“谢谢军爷,谢谢军爷。”几次都得到了肯定的答案,男人喜不自胜。

军士还要去通知其他家,没跟他们说话就走了,敲响下一家的门。

“军爷,可是有什么事?”

两个军士按照刚才的流程,把这一家人的人口统计了,继续往下一家去。

这两家人离得近,望着军士在敲下一家的门,刚刚被登记了名字的这家人跑到村子口第一家:“关二,关二,那些军爷是不是也去你家了,让你家去县城里边领粮食?!”

“对,你们要去不?”

“去,怎么不去,这些军爷不像是骗人的样子,我家里实在没粮了,剩的那点东西只够吃两三天的,孩子们眼睛都饿得睁不开了。”就算是骗人的,他们也只能信一回。

“那我们等等,等其他家人在军爷那里记上名字了就走。”

大冷的天,走出房门的越来越对,嘴里说的都是军爷叫他们去县城里领粮食的事儿。

最初被问到的夫妻俩一人一个背篓,边往外走边对家里的老人道:“爹,娘,你们两老口在家里看着孩子,我们去背了粮食就回来。”

无论男女老少,身体都瘦,一到冬天更瘦了,看着都有些吓人。

但村子里的人都习惯了,为了在冬天省口粮食,他们三五天才吃一顿粗粮粥,一碗米放一大锅水,喝个水饱。

已经在外头等着他们夫妻二人的邻居一看到他们出来,连忙和他们向着村子里的队伍走去,他们村子有二十多户人家,一家出两个三个人,再多的四个,去罗染县城里背粮食。

村长的大儿子背着背篓,走在最前头,“走,去罗染县城。”

两个军士负责统计这个村子,没想到他们去得这么快,便也跟他们一道回去了。

雪到人大腿下边一点点,一踩下去就是一个窟窿,走在前面的人最废力,要一脚一脚地把路踩出来,后边的人轻松些,走的路都是被踩过的稍微浅一些的雪地。

所以村里的人和两个军士轮换着来,每半个小时就轮换一次。

终于,三个时辰后,来到了罗染县城。

村民们除了买盐,以及一些必需品的时候,几乎不来罗染县城,这会儿看到在县城里的巡逻的军士,下意识地垂下头,不敢多看。

林真把送粮草来后,暂时没有事做的小吏的下属借过来,让他们帮自己维持一下秩序,把粮食分发给这些村民。

他也站在一口袋已经打开的粮食前,手里拿着一个用来舀粮食的大碗,旁边的一个汉子拿着称。

不多时,按照登记名册上的顺序排列好的村民走上前来,林真听到了这个人的名字:“关大勇?”

“对,我是关大勇,这是我的妻子。”

林真问那个拿着名册的军士:“关大勇家总共几口人?”

“四个大人三个孩子。”军士大声道。

林真点点头,对有些手足无措,目光落在粮食口袋上的关大勇道:“把你的口袋张开。”

“谢谢夫郎,谢谢夫郎。”直到见到粮食,关大勇才有真实感,手都在发抖。

他把背篓里缝补了很多遍的麻袋拿出来,站在他旁边的妻子也连忙跟着展开口袋。

林真一碗接着一碗地往里边舀粮食,四个大人六十斤,三个孩子二十四斤,总共八十四斤。

林真在他们来之前就用称称过一碗粮食大概的重量,估摸着差不多后让身边的人勾着口袋称一下:“多了还是少了?”

“不多不少,正好。”称粮食的军士道。

顺手把装着粮食的麻袋放下来,拿到一边:“你们家的粮食都称好了,可以拿走了。”

关大勇连忙带着妻子去把粮食提到一边,然后想到雪天路滑,分做两口袋,关大勇背多的,妻子背少的。

他们刚走,登记册子上第二家人便来了。

亲眼看着自己的邻居关大勇家真的得到了粮食,牛忠家来的三口人在后边忍不住垫着脚尖看,等轮到自己家,兴奋得脸都红了。

“牛忠?”

林真问:“家里十一口人?”

“是的大人。”

给林真称东西的军士道:“林老板可不是大人,是这回把粮食带到罗染来的好心人,这些粮食在哪儿都不便宜。”

刚刚分装好粮食,以及正要拿到粮食,和排在队伍里的人家,闻言都看向林真。

林真赶紧把粮食称给牛忠家,“这天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下雪,拿着粮食赶紧回家去吧。”

“谢谢夫郎。”

“夫郎功德无量。”

“夫郎,往后我家逢年过节,都跟老祖宗为您请个长命百岁的愿。”

“……”

一个接着一个的村民拿到家庭人口的粮食,大人十五斤,小孩八斤,不多,但是也是一份进项,至少暂时能够不盯着见底的那点粮食心里发慌而没有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