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第2/3页)

康熙佯怒,顺手抄起一份折子扔了过去。

没砸人脑袋,而是扔得准,直接抛到了老四手里。

武拂衣牢牢接住,看清楚了这是礼部递交的十四阿哥大婚流程清单。距离胤祯的大婚还有十天,这是到了最后确认核实的步骤。

“十天后,十四成亲。你看顾着些,别让他在府邸瞎胡闹。”

康熙如此说着,而对于老四刚刚提到微服私访并没有表示一言否决。

皇上南巡,出行吃穿住行都是顶配,但不是去玩的,主要是视察各地政务。

康熙认可老四的想法,应该孩子们要远行见见市面。说真心话,白龙鱼服是能看到很多真相。

老四能当退则退,毫不贪恋玻璃厂的利润,足见赤忱品性。由他说出想要调查百姓生活实况,也就格外令人信服。

事实上,即便老四没有表示想退,本来也不打算让他分管玻璃厂。

不是不信任,而是觉得以老四的本事有些大材小用了,他该去开拓新事物。

康熙在不知不觉间有了一种下意识,老四能带来意料之外的惊喜。

从牛痘研究到大玻璃窗问世,再有认识到了牛顿的物理新学。一次是碰巧,但接二连三就说明一个人的能力与思想非同寻常了。

不由对比抽屉里放着太子的那份读书心得。

胤礽是按时交的作业,但内容不尽如人意。并不是有多差,只是平平无奇,都比不过老七的内容详实。

于是,特意收起了胤礽的答卷。

没给老四看,既是保留了太子的面子,也是不让老四为难去点评,毕竟太子是半君。

不给老四看又能起到什么实质性作用呢?

治标不治本罢了。

康熙有时也恨自己头脑清醒,随着孩子们一天天长大,他不由要问胤礽凭什么服众?

凭仁义?凭才学?还是凭索额图一党的朝堂势力?或是仅凭自己这个做父亲的偏爱?

这几年只要深想太子的问题,心情总是沉重多过喜悦。

康熙也没了继续谈话的兴致,就给了老四一颗定心丸。

“朕答应你了,此次你一起南下,可以带着弘晖与弘昐一起去。至于你想轻车从简地去,这事朕再想一想。先把十四的婚事办好。”

“谢汗阿玛恩典。”

武拂衣保证,这一回行礼不能更真心实意。可以开始倒计时,还有一个月不到,就能出京啦!

她保证不会让胤祯闹幺蛾子,不让这小子成为她出京路上的绊脚石。“儿臣定会好好照顾十四弟。”

康熙等老四离开,对着桌上的几分读书报告沉吟了片刻。

纳兰富森的才学超出了他的预料,但转念一想又是在情理之中。

虎父无犬子,富森虽然没继承其父在诗词上的天赋,但学到了精神核心,是有了研究另一种学问的本事。

只不过,还要在等一等。

明珠被罢相,但是在朝中的党羽并未散去。此时,给富森重赏,对他而言不是好事。

随后,让梁九功把胤禩给找来。

从去年首批玻璃窗卖出,至今过去了两个月多。椿泰负责销售,这笔钱转手给了老八在京城内推广牛痘接种。

第一批有四百人已经完成接种,从老八的述职报告看,接种者都是情况良好。

眼下,把老八叫来,是为让他二选一。

牛痘推广工作要继续,负责人势必不能离开京城。老八是想继续组织管理,还是随行一起去江南?

胤禩来到乾清宫,并不意外康熙给出这样的选择题。

他已经琢磨过了,推广牛痘固然利国利民,但面向的对象主要都是平民百姓。对他来说能有什么好处?只能有百姓的赞美,就连沾手推广的经费也很困难。

胤禩本来希望借着推广牛痘,以管理经费打通户部的关系。玻璃窗一出,国库不用拨款了,导致他原本的计划流产。

如今牛痘经费的多寡是由椿泰销售出的玻璃窗收益决定,一笔笔椿泰都要上报康熙。

他也企图与椿泰沟通,奈何代善的这位曾孙油盐不进。

椿泰话里话外就一个意思,八阿哥请别让他为难,不用套近乎。他与众兄弟都继承曾祖父的遗志,只忠于皇上。

这样一来,胤禩重新评估负责推广牛痘的工作。

年初,正好收到了江南方面的消息。

曹家将会第四次负责接待圣驾,而曹寅的侄子放出了风声,有意想做铜矿买卖。涉及铜矿,也就涉及了全国制作铜钱的原料,这是一笔非常大的生意。

胤禩琢磨着,应该尽快去江南接触当地势力。眼下,他对康熙的提问,是没有犹豫地选了江南。

“回汗阿玛的话,儿臣认为牛痘推广已经步入正轨。今年十四弟分府出宫,不如让他管理后续,作为第一件练手的差事。”

“你能想着十四,着实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