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第3/3页)

洞壁上的刻字说明一切。

朱棣篡夺皇位,朱允炆逃命出海,自从永乐元年就再未踏足大明一步。

忠臣被斩,复位无望,余生流浪海外。其后二十一年,漂泊南洋多地,也曾在码头远观大明宝船,知三宝太监下南洋,但从没想过前去攀谈。

人死后,尘归尘,土归土。

再多成败,也不过是黄土一抔。不执着于叶落归根,自知时日无多就挖石棺自葬于此。

假设有缘人也来此荒岛,那就把三个箱子里带走。

那是他流亡海外的见闻,还有一小笔金银。如果能帮着他把所写文字刊印传世,算是全了他最后的心愿,多少让他留名于史。

尸骸倒不一定要运走。

不同船队有不同的习俗,有的认为尸体上船不吉利,那给他撒几把土埋得深些就好。

胤禟发现这个山洞后没有去动石棺,打开木箱翻了翻。

箱子很沉,因为里面放的不是纸质卷宗,而是一摞摞石片。撰书人应该考虑到时间长会让纸张腐烂,所以特意选择了石刻记载。

恰如岩壁所记,石刻内容是海洋见闻。其中还包括一幅海图,标注出了目前所在岛屿的位置。

除了石刻文章,还有一些金银,折合下来一千两白银左右。

依照朱允炆的意思,替他撰书传世总要有一笔本钱,这笔钱就是他给的一点心意了。

“四哥,你觉得接下去怎么做?”

胤禟的本意是想把这些东西都运回。说来也奇妙,他竟是破解了前明迷案之『建文帝去哪里了?』

胤禛也没去动棺材,先瞧了瞧那些石片文章。

不论别的,单说这幅海图就与老鬼给的自救图有九成一致。

说明这图不是瞎画的,标注出的小岛位置可信,所推荐的回航航线也相对可参考。

“搬上船吧。动作小心一些,把棺材也搬走,尸骸终是要入土为安。”

胤禛做出决定。至于棺材里到底是不是朱允炆的尸骨?真是建文帝又该如何安葬?这种事交给礼部去头痛。

听着两位皇阿哥做此吩咐,底下人却不是完全赞同。

船长林大吉就有点为难。这明朝皇帝的尸体被清朝的皇子运走,这事合适吗?

奈何不敢将质疑讲出来,只能小心翼翼地和船员们一起搬。

心里又是祈祷又是解释,建文帝别见怪,这也是帮他落叶归根,谁都没坏心思,千万别动怒诈尸。

人数足够,来回一趟就把山洞给搬空了。

一路上没有诈尸,随后一晚也太平无事,不曾发生什么灵异现象。

翌日,林大吉发现自己全胳膊全腿地醒来。

他刚刚松了一口气,却发现四爷异常严肃地看着九爷。

这是怎么了?

林大吉顺着瞧了过去。

一只大型海鸟从九爷头顶掠过,它的头部是古铜绿毛,身体漆黑,而喉间呈朱红色。

哎呦!这不就是前些日子追着九爷啄的那只海鸟。

这鸟前几天还记着要报偷蛋之仇,眼下却瞧也不瞧九爷。飞出树林,朝着大海方向拍拍翅膀走了。

海鸟不找九爷报仇,难道还不好吗?

林大吉不解。

胤禛看的是海鸟,又不只是海鸟。

鸟从树林中飞出,朝岛内望去。岛中央有一座入云山峰,被白雪覆盖。上一刻,他确认不是错觉,山顶天空有金白色的光芒闪过。

这光亮不是闪电,而是见所未见的一种光芒。不过是呼吸之间,光亮稍纵即逝。

胤禛冒出一种不祥的预感。

在海难自救指南中,老鬼提了几笔海岛求生注意事项。

如果漂流到的荒岛有山峰,那很有可能是一座火山岛。

东瀛之侧,火山岛不少。如果火山正在喷发,那么很容易辨识,是火山灰遮天,岩浆滚滚而下,该不会有大傻子主动靠近。

最倒霉就是靠岸时火山的外表处于休眠状态,其实已经悄悄转变为即将爆发的状态。

那可以从几个方面去判断,动物活动是否异常,空气与水中的硫磺味是否增加,还有天际是否冒出不明光亮?

如果以上情况出现,恭喜你很可能发现了火山喷发前兆,还能什么,当然就是一个字——跑!

尽量加快船速向大陆跑。

“所有人,立刻上船,我们立刻回航。”

胤禛当机立断做出了选择。没有多话说明为什么,他岂会看不出林大吉等人对于把朱允炆及遗物搬上船的不赞同,认为那样做可能有晦气或招来诅咒。

这种想法何其可笑。

老鬼说得非常对,世上哪有这么多的怪力乱神。

此刻,胤禛成为武拂衣科学理论的坚定支持者。不存在什么朱允炆的怨念,有的就是正常地质活动刚巧被遇上了而已。

只是,他有亿点点倒霉。逃过海难,又要再逃火山爆发而已。话不多说了,先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