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十二章(第2/4页)

胤禛揣度八福晋想要破坏别人家的团结稳定。

他不是捕风捉影,而是看穿了郭络罗氏的利益正在遭受损害。

年羹尧上门向老八示好,很可能提到了联姻,因为野心作祟。

年家刚刚好有适龄的秀女,而胤禩府内没有孩子。

比起四爷有三个活蹦乱跳、才思敏捷的儿子,年氏嫁给老八非常容易出头。

只要年氏诞下孩子,取得继承权的可能性非常高,年家更能水涨船高。

事到如今,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摆在胤禩面前。

成婚十多年了,郭络罗氏一直没有怀上孩子。辛辛苦苦争夺皇位,将来能愿意过继兄弟的孩子作为继承人?

郭络罗氏想要年家的支持,但不愿年氏入八爷府。

年氏入府,胤禩必定不能像冷待张侧福晋一般冷待她,那就不是与年家交好而是结仇。

既然如此,不如把麻烦抛给老四。

胤禛将以上推论,给武拂衣清清楚楚分析透彻。

”一旦年氏入四爷府,郭络罗氏的问题就被解决了。不用为年氏与老八争执,夫妻能更加同仇敌忾,可不就是一举数得了。”

这种情况下,岂能让年家人入四爷府。

这一决定的根源不是针对年氏,而是针对年羹尧这个兄长。

武拂衣听得明白,“你的意思,我懂了,你在担忧皇上的想法。哪怕我们无意让年氏入府,但说不定皇上慈父之心爆发。

皇上赏识年羹尧的才学能力,这会叫人回京述职,应该会给他一个高升的机会。”

康熙的逻辑有时很好猜。

他看中老四,也看好年羹尧,又有心把将相良才留给儿子,那就把年氏指入雍郡王府。

老四纳妾也好,弘昐娶妻也行,反正与年家上了一条船。

胤禛当然明白武拂衣没想过让年氏入府。此前就表态给孩子们选结婚对象,不想挑炙手可热朝臣的儿女。

今天,他严正声明不许年家人入府,一来被年羹尧的操作恶心着了,二来也不让郭络罗氏得逞。

联系南下考察时期,湖南、湖北共同协查拐卖人口案。

此事先告之了湖广总督石文晟,年遐龄作为湖南巡抚随后也知晓了。

年家作为雍郡王门下,年遐龄明明知道四爷身处两湖之地揭露了一桩大案,但他从始至终没有登门拜访。

来的还是石文晟。

当时,石文晟作为太子妃的堂叔,论身份高于年遐龄,论与四爷的亲近关系不如年遐龄。

石文晟能登门拜会,年遐龄凭什么不来?即便要避嫌,表示中立不支持皇子,却是过于行事谨慎了。

做老子的,三年前不拜访四爷;做儿子的,三年后示好八爷。年家的态度已然很明显了。

今时却不同往日。

胤禛不稀罕年家。天底下能臣之多,年羹尧何德何能让自己低身下气去拉拢。

理学院都毕业两批学子,废太子的党羽更是被尽数拔除。

朝堂上多的是好萝卜要去填坑,稍稍培养,足以找到好几个能取代年羹尧的人。

武拂衣其实不介意别人恃才傲物,性情傲慢或张狂都行,前提是那个人真是为她所用的不可或缺之才。

“这世上不缺一个隆科多,同样也不缺一个年羹尧。”

年羹尧即便能为将为相,目前远未成长到那般高度。以他的做派,功成名就之日难说会否有不臣之心。如今明知有别的选择,不妨从根源上杜绝养虎为患。

“阿四,你觉得皇上是更心疼四阿哥,还是更舍不得年羹尧呢?”

武拂衣也会在康熙面前上眼药的,还能给找个正大光明的理由。

这一个月以来,往胤禩身边靠的朝臣可不少,而且他是来者不拒。

老四作为儿子要为康熙着想,让他瞧明白某些臣子踩一捧一,对簇拥老八为新太子很上心。

某些人不必太泛指,单论年家就行。

谁让两府距离太近,八福晋憋不住炫耀年家支持老八,让老四想不知道也不行。

胤禛非常赞同从根源解决问题,年家如今对四爷爱答不理,那就让他们彻底失去高攀的资格。

“此事,不妨先与额娘提一提。不必多言,就说老八与年家走得近,我等不能夺人所爱。更重要的是为了弘晖与弘昐兄弟和睦,请汗阿玛别乱点鸳鸯谱。”

前车之鉴,胤礽与胤禔针锋相对一二十年,直到今年随着废太子事件,两人一起沉寂。

务必给康熙提个醒,不要重蹈覆辙。

皇上站得高,可能不觉得年家有本事挑拨孙子之间的兄弟和睦。

凡事却要考虑前提,就是年家足够谦逊忠诚。

年羹尧性情桀骜,与谦逊不沾边。

他的初心选择不是四爷,本人又有从龙野心。即便费力收服此人,以其性情能一直忠心耿耿?

“今天衙门封印,政务少了,春节期间正是思考儿女婚嫁琐事时。选秀的问题,汗阿玛应该会与额娘提几句,先让额娘去做做铺垫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