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第5/6页)

别人不知道,他们可知道舒兰的文化水平的。

连带着明霞也忙跟着推了下姜学华,示意他快答应下来。

冷不丁像是中大奖一样的姜学华,晕乎乎的,“会不会太麻烦你了?”

姜舒兰剥开黑乎乎的红薯外壳,咬了一口软糯香甜的红薯肉,忍不住满足的眯了眯眼睛,“自家人,麻烦什么。”

她摆手说道。

旁边的姜学卫也有些羡慕,但是想了想自己不是那读书的料子,所以对于新婚小妻子的推搡,也视而不见。

倒是,姜家三哥不客气。

“舒兰,一只羊是放,一群羊也是放,我们家两个臭小子,你也给帮忙看下呗。”

一个十六,是个十七,还跟半个文盲一样,什么都不会。

一点都没遗传到他们姑姑的学习劲儿。

反正,姜家三哥是不承认,自家两个儿子学习差是随他的。

姜舒兰顿了下,忍不住笑了下,“三哥,就大山和大河的水平,我给他们上高中的课程有些早,还不如让铁蛋儿给他们巩固小学和初中的知识。”

“铁蛋儿?”

姜家三哥有些不太信,铁蛋儿才多大,过了年虚岁才十二岁。

姜舒兰拉着铁蛋儿过来,“你还没和大家说,你跳级了?”

铁蛋儿是读五年级的,本来要升到初一的,他直接跳级到初二了。

而且,考核也通过了。

铁蛋儿抿着唇,摇摇头,“没呢。”他从来不在家说这些。

才十一二岁的他,身上已经有了几分沉稳,挺直的小腰板,像是拔地而起的春笋,已经初见冲天之势。

这——

姜家人面面相觑。

“铁蛋儿跳级,现在读几年级?你大山和大河哥哥可是读初一了。”

大山和大河上学晚,再加上又留级过两年。

这才年纪偏大。

铁蛋儿含蓄道,“我马上就初二了。”

这下,全家人都跟着安静了下来。

还是姜家四哥反应过来,他忍不住握着拳,一副隐忍又高兴的样子。

姜家三哥就直接多了,直接哈哈大笑,“我们家总算是有一个遗传到舒兰会读书的基因了。”

那语气,要多骄傲,有多骄傲。

不知道的还以为,铁蛋儿是他的孩子呢。

姜父姜母他们也高兴,没想到铁蛋儿这般会读书。

姜母心更细一点,拍了拍姜家四哥的肩膀,“铁蛋儿出息,你可放心了。”

姜家四哥忍不住红着眼眶,感激地朝着姜舒兰点头。

没有小妹,就没有铁蛋了。

可是,姜家四哥不知道的是,上辈子姜舒兰没把铁蛋儿带在身边,但是对方却照样出人头地,只可惜,铁蛋儿人好,命不好,年纪轻轻就没了。

姜舒兰,“是铁蛋儿自己争气。”

在读书上,她从来没有为铁蛋儿操心过半步。

对方都是自己写作业,自己预习,自己复习。

根本不需要人催促。

铁蛋儿的学习好,让整个姜家似乎都再次重新注入了活力一样。

这种氛围,一直持续到,公社高中那边通知考生去学校先填写志愿。

姜舒兰也不例外,和别人填写了很多学校不一样,她自始至终都只是填写了一个学校——清大。

这是老校长的母校。

她曾经答应过对方要去看看清大,也是她自己一直以来的梦想。

更是她当初为什么会那么崇拜公婆的原因,因为他们都是清大人。

面对姜舒兰如此硬核的自愿,不少老师都来跟着劝解,“舒兰,你要不要在多填写两个?”

这些老师也都是认识舒兰的。

姜舒兰摇头,“不了,如果录取不上,我就明年在考。”

清大是她唯一的目标。

更不会改变的目标。

这般坚决的态度,让那劝解的老师有些失望,但是转念一想,姜舒兰当初可是老校长的得意门生。

老校长眼光高而挑,他们应该相信老校长才是。

就这样,姜舒兰那一份硬核的自愿,被填报了上去。

面对大家的纷纷讨论,姜舒兰并没有参与,填完后,就直接回家了。

外面实在是太冷了!

天寒地冻,多待一秒钟,都刺骨。

填完志愿后,姜舒兰很是安静了一段时间,直到——

公社高中的老师、平乡市教育局的干事,清大招生办的人,以及省城日报的记者,纷纷从外面来到了,他们这安静的生产队。

一路走,一路询问姜家所在的地方。

有好事者问了一句,“同志,你们找姜舒兰做什么?”

公社高中的老师替大家回答了,“姜舒兰是咱们省状元。”

一句话,就解答了所有问题。

这下子,不说问话的人懵了,就是旁边竖起耳朵听的人也跟着懵了下。

姜舒兰?

省状元?

不知道是谁跑掉了一只鞋,赤着脚在雪地里面狂奔,一路朝着姜家喊,“姜舒兰是省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