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第6/6页)

而明霞那边,很快也给了姜舒兰一个满意的大卷。

两千多块钱货,明霞半个月就卖完了。

也是她会挑地方,挑在平乡市几个大厂的门外卖的,一个纺织厂,里面都是女工人多,一个是轧钢厂,是他们当地最有钱的单位之一,还有一个则是干部家属院。

这三个地方,几乎是消费主力军。

再加上明霞见人三分笑,自己穿着新衣服就是活招牌,衣服款式也新颖,所以几乎全部卖出去了。

甚至,连带着她身上穿的那间,青色灯芯绒大外套,也被人一起买了去。

这连带着进货的时间一起加起来,也不过才半个月的功夫。

进货两千二,她一共卖了五千六。

也就是说这个利润,甚至不比姜家三哥开的店铺利润低。

能有这个成绩,明霞也出乎意料,在衣服卖完后。

立马和家里人商量了之后,俩孩子交给了婆婆蒋秀珍帮忙带着。

她自己则是再次随着,姜学民的车队去了一趟羊城。

就这样,一来一回,一来一回。

明霞很快也在平乡市开了服装店铺。

明霞的成功,一下子刺激到了红琴和姜家三嫂,她们两人唯一能拿得出手的就是厨艺了,打了个电话和姜舒兰一商量。

就开了一个小吃摊,一开始投资也不大,就是一个小推车,每次在姜家三哥店铺的后厨忙活。

早上则是推着小车子出去,去学校门口卖豆浆油条包子,到了晌午儿后,变成买份饭,两荤一素配着杂粮饭,五毛钱一份,管饱,不够可以在添饭。

这几乎一下子,吸引了不少做工人来吃饭。

而他们小吃摊的这些菜和粮,则是姜家人提供的,姜家多的是地,种的有大米,青菜则是菜园子的自家菜不要钱。

姜家大伯和二伯,每天早上起来一个去河边抓鱼,一个去山上下套,抓猎物。

这些东西,几乎解决了小吃摊的大部分成本。

这也导致,红琴和姜家三嫂开的小吃摊,赚来的几乎都是利润了。

除了辛苦一些,但是一个月下来,也有一千多,若是遇到生意好的时候,光卖份饭都能卖到两千多去。

就是两人忙不过来,后面姜家二嫂也来小吃摊上帮忙。

姜母和蒋秀珍以及下面的孩子,则是每天负责把青菜,菜品这些准备好,让姜父送到城里去。

几乎是全家齐上阵。

这样的齐心协力的后果,也就导致了姜家的日子,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红火了起来。

这让,姜舒兰知道以后,忍不住欣慰起来,因为和弹幕中上辈子的姜家比起来,这辈子的姜家不知道好到哪里去了。

家人都这般奋斗,姜舒兰自然也不会闲下来。

不管是海岛部队四个厂子的财务,还是运输队的业务,甚至,还有新开的服装店,新对接的工厂货源。

这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转眼进入了八八年。

姜舒兰手里拿的分红越来越多,姜家的生意也做的越来越大。

孩子们也跟着长大,闹闹和安安转眼就到了读高中的年纪。

而姜平安也早已经大学毕业,进入了特殊的部门。

姜舒兰不太清楚,但是对外的消息,统一都是姜平安报效祖国去了。

所有的人和物,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但是,随之而来的一件事。

家里的老人们,也在岁月的摧残下,日渐坚持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