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第2/8页)

小豆子听出点意思来了,小声问道:“怎么,你们这边也是如此?”

村民们互相看了一眼,不太敢开口的意思。

小豆子的声音就压低了去:“放心,这里就只有咱们,没有外人在。我可以对天发誓,这里听见的,绝不会随意告诉外人去!你们就当出了口,进了我耳,就跟你们没关系了。”

话说到这个份上,小豆子还愿意棉布多送一匹,就有一个胆子大一点的村民说道:“粮商在下种的时候就已经说好了,因着村里已经卖给对方好几年了,给钱也爽快,去年就没定下契约。哪知道等秋收的时候,左等右等没等来人,回头村长派人去问,粮商才磨磨蹭蹭过来,却说在别处已经收完了,这边实在吃不下,只能勉强收一些。”

言下之意,村民谁家把粮食的价钱压低一点,粮商就收了。

这不坑爹吗?

辛苦一年不就等丰收的时候,今年压低了价钱,明年就卖不上价钱了。

村民又不是傻子,自然没有答应的。

转头去问了其他粮商,居然回答都是一样的,就是去年丰收,收的粮食太多了。

村民叹气道:“有黑心的粮商把价钱压得太低,到咱们手里就没几个钱,索性就把粮食留下自个吃用了。去年还能凑合,今年要是粮商还这么干,咱们不可能一直自个留下吃的。”

毕竟良种留了,种田能卖力气,其他花用还是有的。

总不能只吃粮食,不吃肉不吃盐不做新衣吧?

粮食不卖,哪里来的银钱买这些了?好在家家户户手里都有点余钱,暂时还能凑合半年一年的,再多就要拮据起来了,毕竟也没别的营生。

旁边听见的村民,翻看棉布的兴奋样子也少了许多,开始犹豫要不要买了。

小豆子皱着眉头义愤填膺道:“这粮商太过分了,要不这样,我去问问我家老爷,正好马车空出来了,码头那边还有一条货船能装货。你们要是手头余钱不多,直接用粮食来买布如何?”

村民自然没有不应的,还纷纷开始感谢小豆子来,有年纪大点的却劝道:“小哥心肠好,去问问就行,你家老爷实在不愿意,也别是太出头,叫你被老爷责罚就不好了。”

其他人纷纷附和,生怕小豆子为了帮忙给东家呵斥就不好了。

小豆子笑呵呵道:“你们放心,我省得的。”

他没有打包票,更不敢擅自做主,一溜烟跑过来问乾隆的意思了。

乾隆耳力不错,刚才已经听了小半,小豆子又过来简单说了一遍,他就点头道:“派人去查查究竟是哪个粮商,还是这边的粮商联合起来压价了。另外查一下当地知府有没掺和,你先帮着买下多余的粮食。再问他们周边村庄,若是有余粮想要卖,就按照以往的价钱通通买下来。”

他也不必把这么多的粮食带走,各地粮仓也该能放进去,顺道把周边粮仓查一查,陈粮是多少,新粮有多少,粮仓是不是满的之类。

这自是有藏在身边的粘杆处暗卫去查知府和粮仓了,小豆子拱拱手应下,转头就去跟村民们说了这个好消息。

村民们一个个瞪大眼不可思议,乖乖,前面几年粮价相当高了,他们竟然用这个价钱把粮食都买下来?

已经有人跑回家算一算自家究竟多少粮食能卖了,也有担心的村民问道:“去年大丰收,每家每户的粮食就不少了,能卖的自然更多。加上周边的村庄也是丰收,那么多粮食,你家老爷真能都吃下吗?”

小豆子就笑呵呵道:“放心,这不是什么事,就是得让你们村长帮着联系其他村庄,也得把粮食都集中在这边,得村民们帮着称重装好,毕竟咱们这边人手不多,过几天再一起带走。”

村长自然没有不应的,却也担心这些人走了,跟那个粮商一样说好就跑了。

乾隆让人去写契约,叫村民也能放心卖粮食,但是就有个问题来了,契约上他是不可能签名的,几个小阿哥年纪小,签名也是不行,小豆子就更不行了。

于是乾隆就派人去跟苏家说一声,让苏鸣凤出面来办这件事。

苏家在江南算是颇为名声了,因着办了食肆十分红火不说,做买卖也十分实诚。

果然村长听说是苏家人,立刻就点头,让自家几个孙子跑腿去周边村庄报信。

苏鸣凤也特地带着几个管事和侍从过来帮忙做好契约,一式三份,一份收好,一份给村长,一份则是送去官府作为记档。

他不但是诚信人,还二话不说就先定好契约再收粮食,白纸黑字还写得清楚明白,丝毫不含糊,连价钱都写上去了,童叟无欺,村民们一个个纷纷把家里粮食送出来,恨不能全卖了。

还是苏鸣凤劝着他们总归要留一点,再去外边买粮就得比自家的贵了,这才算是劝下不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