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第4/7页)

他们有心要教,却不得其法,若是有这些参考书在,肯定能事半功倍。

咱们地大物博,人才也不少,缺的就是方法罢了,系统学习起来西洋画自然不会差到哪里去。

沐瑶既还没问过娴妃,就没先开口跟这些老先生说一声,免得让他们空欢喜一场。

老先生带着刘斟和学生走了,乾隆还有点遗憾道:“就这么放他走了?刚才比试之前就该来点赌资,输了的人要做什么,不然总感觉不得劲,让你白忙一场了。”

沐瑶听得好笑道:“老爷,得饶人处且饶人。经过这事,那位刘书生以后肯定不会如此骄傲狂妄,必然会虚心学习起来了。而且我画得痛快,也不算白忙了。”

乾隆挑眉道:“这也未必,就怕他输了一回却是输不起,回去就不继续画画,或者画作就停留在这里,没能更上一层楼了。”

他的目光毒辣,看出刘斟的画技确实还可以,却也只是平常,少了点灵气。

加上刘斟如此骄傲自满,身边又没有对手做,估计很久都没有进步过,在原地踏步罢了。

如今忽然有对手了,差距还大,把刘斟的自信心彻底打碎,以后恐怕画技还会退步也说不准。

的确如乾隆所想的那样,刘斟回去后失魂落魄,上课的时候不再专心,画画也不如之前从容,画技一落千丈。

老先生们想救,却不知道怎么把刘斟的信心重新建立起来,反复劝过也没什么用。

反倒因为沐瑶后来得了娴妃的回信,娴妃还十分体贴,让人直接誊抄了书籍连同信寄回来,被沐瑶派人转交给老先生。

他们如获至宝,拿着书如痴如醉读完后就上课一一教导给学生,也让学生们轮流,画技一个个越发精湛起来,反倒刘斟就慢慢给比了下去。

最后刘斟甚至画不出来,只好离开书院另谋其他,这就是后话了。

这会儿沐瑶跟乾隆说完话,才发现那位董知府还在。

她连忙退后一步,站在乾隆身后,董知府上前拱拱手道:“这位老爷,不如去二楼坐一坐?”

一楼确实人来人往,不是说话的地方,乾隆就微微颔首,带着沐瑶上二楼去了。

侍卫和侍从有一半留在一楼,拦着别人上去,二楼就十分清净了起来。

二楼的楼阁很高,底下人看不见上边坐着的人,也听不到上面人说话,董知府这才行大礼道:“微臣拜见皇上,拜见纯妃娘娘。”

乾隆手一抬,示意道:“董爱卿起来吧,多年不见,爱卿风采依旧。”

沐瑶听着乾隆跟这位董知府似乎十分熟悉的样子,几年前还见过了?

董知府笑着道:“托皇上洪福,微臣身子骨还算硬朗,能为皇上多分忧几年了。”

沐瑶挑眉,这位听说是个丹青高手,看来也是很会来事,难怪能在杭州当知府,之前给雍正帝重用,后来还能被乾隆记住,到杭州来当知府的。

乾隆听着心情不错道:“朕来杭州,看着到处人来人往,十分繁华,也相当欣慰。”

毕竟之前去的几个地方都太糟心,难得有个舒心的地方,他总算是松口气,杭州看来没有所托非人了。

董知府自然知道乾隆之前去过什么地方,又收拾了多少人,面上笑容不变,叫沐瑶还是很佩服的。

看来这位知府没做过亏心事不怕夜里鬼敲门,所以他才一副从容的模样了。

而且董知府不卑不亢,对待乾隆的态度也十分轻松自然,让乾隆感觉相当舒服。

他还特意让侍从回家取了几个画轴回来,里面是这几年在杭州留下比较满意的丹青作品,自然是要献上给乾隆了。

侍从缓缓展开画轴,沐瑶看着面前的山水画,真是淡抹总相宜,确实十分出色,难怪乾隆会喜欢。

不过沐瑶看着好几幅山水画,都是世外桃源的意境,眼底就带着几分深意了。

作画之人很容易把心中的个性藏在画作当中,这位董知府每一幅画都是一样的,不知道性情真是如此,还是隐藏了一些。

送了画,又跟乾隆闲聊了几句,董知府就很有眼色地告退,不打扰两人游西湖了。

等他一走,乾隆就问道:“刚才你盯着这几幅画看了好一会,是看出什么来了?”

沐瑶也没隐瞒,把刚才想的问了出来。

乾隆听得好笑道:“你不说,朕还从来没想过。毕竟董知府的画作确实数年如一日,哪怕画得山水不一样,意境都差不多。”

他沉吟起来,确实董知府恐怕是在画作里隐藏了自己的个性,不过又有什么问题呢!

谁都不想有人通过画作看清楚自己,董知府爱画擅画,而且办事利索,又确实勤政清廉,这就足够了。

丢开这些,两人静静坐在二楼,等着夕阳西下,落霞满天,景色美如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