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第3/7页)

就是不知道工匠有没法子把石柱加高,还要黏上去之后毫无痕迹。

乾隆想了想就道:“也罢,宫里的石柱也很多年了,很该换一换才是,就让工匠加高一寸,这边就不必改了。”

为了遮掩这边的问题,还要皇宫那边换掉石柱,让他心里十分不快。

好歹有沐瑶在身边安抚,乾隆暂时就先放过这边的臣子了。

沐瑶以为此事就这么过去了,暂时能相安无事。

哪知道隔了几天,乾隆去孔林祭礼,经过洙水桥的时候,看见南面的桥身上落款是“清雍正十年”几个字。

他走过去后,不经意再回头一看,却看见桥身背面的“明嘉靖二年”的字眼,顿时脸色沉了下来。

这中间差了两百多年,怎么南北桥梁两面的字眼竟然不同?

乾隆当时不动声色,回头派人去查,才发现雍正十年的时候,洙水桥被下命重新修缮。

当时修缮之人私吞了修缮的银钱,只让工匠修改了南边最显眼的字眼,偷梁换柱,就仿佛已经修过一样。

因为修缮工程不大,北面又在桥梁背面,要不是乾隆今儿站的位置刁钻,也不可能看见,所以至今竟然没人发现。

先帝时候的事,如果明面上追究的话,就要坏了先帝的脸面。

乾隆让人追查到修缮桥梁之人,早就已经告老还乡,还是衣锦还乡来着,顿时就更生气了。

如果就这么放过这人,乾隆感觉这口气实在咽不下去。

此人敢伸手一次,就绝不会只有一次。

果不其然,虽然费了点功夫,然而还是追查到这人还贪污过赈灾款项,还是乾隆刚登基没多久的时候做下的。

当然对方不敢吞掉太多,对赈灾款项只伸手拿了很小一部分,但那也是拿了!

既然是乾隆登基之后的事,就不会牵扯到先帝,他就下命把此人押入大牢审问,并私下跟大理寺那边发了密折,要求严惩。

大理寺自然不敢轻判,用的是最重的刑罚,一家大小流放三千里不说,九族三代内都不能科举为官。

这惩罚可谓太重了,乾隆还在泰山的行宫没回去,雪花一样的折子就被送了来。

沐瑶看着一箱箱的折子被好几个太监扛进去,看他们的手背青筋凸起,就知道这箱子肯定塞满了。

也不知道乾隆做了什么决定,让朝臣们直接炸锅了,疯狂写折子来抗议?

反正沐瑶对政事从来是不插手的,听都不听,今儿也是乾隆叫她到书房里喝茶。

只因为书房的窗户对面是一片湖,湖里连绵不绝的荷花正是盛开的时候,乾隆就邀沐瑶来赏花喝茶了。

可惜美景在前,一箱箱的折子送过来,乾隆被打断后,脸色不怎么好看。

他挥挥手吩咐道:“李玉,把这些折子抬到隔壁去,别碍了朕的眼。”

李玉只好应下,又让刚搬进来的太监把箱子重新搬去隔壁,也是够辛苦的了。

沐瑶还想着乾隆如果要打开箱子来处置这些折子,自己就该避嫌才是。

如今箱子被抬走,她就没起身离开,而是安抚道:“皇上莫生气,气坏自己的身子骨就不好了。”

乾隆叹道:“这些臣子一看同僚被重罚,于是一个个就胆战心惊,写折子来求情,生怕他们也会被朕责罚。你说,他们是不是做了亏心事,这才害怕了?”

这话沐瑶不好接,不过心里也是这么觉得的。

要不是做了亏心事,这些大臣怎么就疯狂写折子来求情呢!

不过是担心如果以后自己东窗事发,可能比如今的同僚罚得还重,哪能不害怕,这会儿只能努力替同僚求情,可不是为了以后的自己脱罪打基础了?

如果乾隆这次松口轻饶了,那么大臣们就能放心下来,以后能继续胡来了。

乾隆见沐瑶没接话,但她的神色很是赞同的样子,这才微微笑道:“你也觉得朕说的对吧?不做亏心事,怎么怕做过亏心事的人惩罚太重了呢?”

“而且看他们一个个义愤填膺的,叫朕还以为自己冤枉了好人呢!”

沐瑶抿唇忍不住笑道:“皇上心善,朝臣们以为求求情,就能让皇上改变主意了。”

乾隆也是这么觉得的,叹气道:“还是朕表现得太和善了一些,才叫臣子们一个个蹭鼻子上脸了。”

他微微眯起眼,看向外边的荷花,又扭头笑道:“你之前不是请慧娘和娴妃一起办了一场荷花宴,这里的荷花正好,林御厨不是跟着来了,让他再办一场。这回朕也要加入进来,尝一尝这荷花宴的菜式了。”

沐瑶见乾隆的心情竟然好转了一些,自然没有不应的。

就是她看着外边的荷花确实被花匠们精心养的,正是最美的时候,乾隆不是赏景吗,怎么也跟自己一样想到吃去了,要把这些荷花摘下来吃掉,这不是辣手摧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