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第3/6页)

这就跟让驴拉货,前面吊着一根萝卜一样,这紫光阁的画像进去,就跟吊着的萝卜没什么两样了。

沐瑶心里吐槽,面上还是笑眯眯道:“皇上这个主意好得很,若是画像的话,郎大人那边的人手足够应付了。”

都不必另外找人,郎世宁那边带着徒弟就能办妥。

乾隆点点头道:“朕也是这个意思,让郎世宁把此事办起来。他那个徒弟听说天赋不错,在画像上尤为出色。”

沐瑶知道郎世宁的徒弟正是木棉的弟弟木德了,看来他在乾隆这边也算是挂上号,混了个眼熟,就附和道:“是,之前就听说朗大人的徒弟天赋不错,他的姐姐正是我身边的木棉。”

乾隆笑着点头:“原来如此,这姐弟两个在画画上都不错。”

就是弟弟天赋高,姐姐的天赋一般,却正符合沐瑶的要求,一起进宫来了,运气却也够好的了。

最近的功臣不用说,自然是傅恒了。

乾隆就打算让郎世宁带着徒弟先去傅恒那边,把画像尽快做好的。

他起初定了二十四个位置,后来发现光是傅恒之前带兵作战,里头英勇的功臣就不少,于是索性一口气拟定一百个位置了。

一百幅画像要全摆在紫光阁里面,一定相当震撼。

不过乾隆打算前面五十个,他就亲自题赞语,后边五十个就有大臣们来题字。

早朝的时候他一宣布,大臣们一个个心里都琢磨着,什么时候自己的画像能放进紫金阁,着实是光宗耀祖之事了。

臣子们摩拳擦掌都想干大事,得大功绩。

文臣还好,如今各处都有用他们的地方,武将就惨一点了。

只要没有战事,那么武将就没什么用武之地,立功就更不可能的了。

他们既盼着尽快又战事,又不想有战事,毕竟立功的同时,性命也可能危险了。

都说好的不灵坏的灵,还真有战事了。

乾隆接到消息,西边那些战败逃逸的将领和士兵,原本跑到北边去了。

然而北边也臣服了,他们就悄悄跑了出来,还重新集结又要闹腾。

好在敌军人数不多,边境线留下的守军也足够了。

甚至都不用多长时间就能打退对方,守军屯田的粮食已经收获放在仓库,也足够这段时间消耗。

于是乾隆就没让户部另外拨粮草,只等着好消息传来就是了。

哪知道半个月后,乾隆却接到消息,士兵们粮草不足,只能写折子来求救,希望能够拨粮草过去。

这就让他感觉稀奇了,一边让傅恒清点粮草,让人领兵出发送过去。

一边又让人调查,屯田那些粮食去哪里了,是被人贪污了,变卖出去才会不够,还是保存不妥当变坏了?

粮草送到半路,还传来消息,守军被打了个措手不及,粮草又不够,损失惨重。

乾隆一边生气一边遣兵调将,他原本想让傅恒重新带兵,不过傅恒刚歇下来没两年,又该给其他人一点机会。

踊跃自荐的武将不要太多,乾隆最后点了阿桂带兵出发。

这次不把人彻底收拾了,阿桂也不必回来的。

阿桂领命,立刻就带兵出发了,急行军多日赶到边境,一边打退敌军,一边还派人守着粮仓,私下调查粮草不足之事。

屯田这件事太敏感了,乾隆派人调查,只知道今年因为干旱欠收,于是粮草不足的。

乾隆当然不信,让阿桂过去后私下再查探一番。

确实跟之前禀报的一样,去年天气干旱,哪怕不断灌溉也是于事无补,收成就差了许多。

但是阿桂从小兵的嘴里却得知另外一件事,就屯田之外,兵丁竟然能够在附近置办田地。

这些是私人田地,收成自然不必上交。

虽然都欠收,但是这些私人田地加起来收成的数目并不少,要高价卖过来,仓库当然不收,于是就出现了兵丁没饿死就是粮草不够的笑话了。

乾隆接到阿桂的密折,气得要命。

他正在沐瑶这边逗弄四格格,李玉送来八百里加急的密折,于是就出去看了一眼。

沐瑶看着四格格没一会儿就睡着了,这才出去,见乾隆脸色不好,就亲自泡了一壶罗汉果茶来。

乾隆一喝就知道,无奈一笑:“这些人远在天边,简直无法无天了。”

有粮草却不肯拿出来,还敢私下置办田地。

有田地的人自然饿不死,没有的人就惨了,光靠仓库那点粮草过活,紧巴巴的,饥一顿饱一顿的。

他们让那些有私产的人交出粮食来,那些人当然不乐意,要用钱买才行,两边就差打起来了。

这都内讧了,还怎么对敌,难怪一败涂地了。

那么多守军,居然都奈何不了没多少人数的敌军,乾隆气得心肝都疼了。

山高皇帝远,果真如此,这些人简直是钻进钱眼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