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第3/3页)

何疏没有因为黄松的木讷反应就稍减耐心。

他在接受代理阎王职务之后就清楚,从他遇到黄松开始,料理评断此人生平,帮他解开心结,也是职责所在的一部分。

黄松能预知鬼城坍塌,把他们带到周判官面前,不是因为他被周判官收买了,而是因为此人有大功德,他自己也许没有意识,但冥冥之中的确能感应一些因果变化,如果不是黄松把他们带到周判官这里,事情可能也不会那么快得到解决,因与果互相影响,世间很多时间,本来就是互为因果的。

“有个叫卫仲达的人在翰林院为官,某日下了地府,判官让阴差将他生前所作善恶分册称重,卫仲达发现自己作恶事的那一册摞得厚厚一叠,却很轻,善事那一册比筷子还细,却很重。卫仲达就很奇怪,问我平生虽然谈不上大忠大善,但也不是坏人,普普通通,怎么做的恶事会那么多?”

“判官说,念头不正,即刻生恶,犯与不犯,还是两说。卫仲达就又问了,那既然这样,我作的善事那么少,为什么分量反而那么重呢?判官说,因为你曾上书天子,为了阻止天子大兴土木,劳民伤财,此为功德。卫仲达说,可我建议的,并没有被皇帝采纳。你知道判官怎么回答他吗?”

黄松微微一动,嘴唇不自觉张合。

“朝廷虽不从,君之一念,已在万民。故志在天下国家,则善虽少而大。”

意思是,虽然朝廷最后没有听从卫仲达的建议,但他那一刻递上奏折的念头,正是毫无私心,为了天下黎民百姓。

《了凡四训》不是学生读物,但黄松作为优秀语文教师,平时为了充实自己,熟读各种古文,当然也包括了这一本。

只是黄松从未想过,有朝一日会有人用这里面的故事,来告诉他,他也是另一个卫仲达。

泪,从黄松眼中流了出来。

“我其实后悔的。”

“在知道我可能被校长陷害之后,我就后悔了,我抽了自己两巴掌,后悔为什么要多管闲事,这件事那么多人知道,为什么只有我一个人傻不愣登去举报?我明明也可以装成若无其事的,学校那边已经把我提名省优秀教师了,只要我默不吭声,这个荣誉就是十拿九稳的事了!”

黄松浑身颤抖,哭得不能自已。

“我悔死了!我恨我自己为什么要去多此一举!家里人不相信我,老婆孩子都跟我闹,说要离婚,要搬出去住,还有校长,那个学生,他们一步步把我逼上绝路,除了自杀,我真的没有办法去自证清白了!”

可如果再来一次——

“要是重来一次,我应该还是要写那封实名举报的,那毕竟、毕竟是一百多条人命啊!我不是英雄,可我没法眼睁睁看着那些孩子去死,我本来是可以做点什么的!别人不去做,那就只好,只好是我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