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第3/3页)

贫穷只有挨打的份。当然是一刻不停歇地搞钱。

事实上,北庭都护府本身就是拥有大片的草地,适合放养牲畜的。农田作物只占一部分,真正西北的支柱产业是畜牧业。叶嘉原先把主要精力放在种植作物上,是因为西北粮食产量不如中原,粮食十分金贵。她出于一个赚钱和养家糊口的考虑才如此行事。如今粮食足够,自然是因地制宜地发挥长处。

说到畜牧业,这又是一个叶嘉不熟悉的领域。

她本身对养殖牲畜只停留在养狼这一浅薄的经验上。具体要怎么操作还得请教当地的百姓。不过东乡镇是没有牧场的,这边农田要多一些。李北镇靠北边的村子倒是有大片牧场的。那边的大部分村民都是以养殖为生。在那边养殖估计会更划算一些。

毕竟李北镇西北面,与突厥接壤的地方有一个非常旷阔的草场。

只不过这片草原目前被用来关押流放而来的罪犯。大部分罪犯在此地开垦,周憬琛也在此地挖过三年土,也就是俗称西场。

西场那边的气候十分适合牛羊生存。草场肥沃,土地辽阔。牛羊在此地,能长得膘肥体壮。

只有两个问题,一来这里与突厥接壤,离突厥太近了,经常会发生抢掠事件。且羊群都是活物,若是看管不好是会跑丢的。若是有人蓄意偷盗,这些一损失也挺大的。二来便是如何合理放牧。

众所周知,这里是公地。虽说原先这些流放之人受北庭都护府的管辖,如今理所应当由周憬琛接手。但周憬琛如今人不在北庭。叶嘉毕竟不是周憬琛,她一个女流之辈能不能服众,难说。周憬琛毕竟才起势不久,根基并不算很稳,若是下面人有什么异心。她动作太多,可能会被人当出头鸟给打掉。

心里盘算着,叶嘉决定事先打听清楚再做动作。

说起来,西场在李北镇与碎叶镇的交汇处,属于两边都管又两边都不管的状态。巧合的是,李北镇如今是孙玉山和叶青山在镇守,碎叶镇这边是乌古斯。

乌古斯如今算是投了周憬琛的门下,苏勒图一死,他反而比先前更自如。

叶嘉命人来找他谈此事时,他没有表现出坚决反对的意思。

乌古斯虽说是个倔头子,但也十分懂得识时务者为俊杰。苏勒图并没有多赏识他,他没必要拼着一条命去为苏勒图送死。不想受牵连自然是投诚,但有些事情并非说起来那么简单,其实军中内部的关系也是错综复杂。

乌古斯只给了一个解释:“这些事情只要殿下没异议,属下必定谨遵吩咐。”

叶嘉当然是能理解。北庭的现状不敢说百废待兴,但也差不多是那么个意思。这里地广人稀,常年征战,处于大雁朝廷不乐意管的地方。当权者又都是自扫门前雪的大老粗,没有正经的谋生支柱,更没有因地制宜的好好建设过。要想富裕起来,得一步一步来。

先给乌古斯打了招呼,叶嘉便又着手起另一桩事——囤积足够的药材,并招纳经验丰富的大夫。

药材和大夫是非常关键的,关系到重伤以后能不能保住性命。仗一旦打起来,刀剑不长眼。这年头没有特效药,许多人都是死在重伤之后。尤其是天热以后,细菌滋生容易造成病变,重伤之人很多时候就缺那么一口药便一命呜呼了。

她没本事把青霉素搞出来,但药材,绝对不能少。

但西北气候的问题,许多特殊的湿热气候才能生长的药材只能从南边进货。

北庭反了,不管朝廷有没有收到消息,叶嘉这边都要以最坏的打算来预设。而在北庭反之前,中原的徽商、晋商等都对北庭采取了限制打压的手段。想要购进货物,数量上受到限制不说,价格上也比中原要贵许多。叶嘉在考虑,是不是该在中原设一个代购处。

通过与中原的商户打好交道,来尽可能多的购进所需物品。但派何人出去,能不能信得过又是一大难题。有句话叫天高皇帝远,把人派出去,太远了根本把握不住对方的动向。

叶嘉左思右想的,想要找到合适且值得信任的人选。发现有点难度。她来的时间太短,人脉也太少。这种事好似只能看看景王府还有没有遗留的人脉能捡起来。

不过叶嘉倒是想到了另一个东西。镇痛剂,是战时非常重要的药物。

她记得吴家似乎是养殖了大批的罂粟田来着,现在的技术应该弄不出镇痛剂,但麻沸散之类的东西应该能制出来吧……叶嘉记得东乡镇的老大夫似乎就能制作镇痛的药物。

啧,果然还是尽早吞了吴家为好。至少,那批罂粟田该没收掉的……叶嘉的眼睛眯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