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第5/6页)

之前苏娉看到的和她同龄的医馆弟子,是尤老先生师兄弟们的弟子,放在这历练。

有些在京墨的指点监督下,能接诊了,剩下的在医馆做些打杂的事,比如磨药煎药。

妙仁堂开的药可以带走回去煎,也可以直接在这儿煎好喝了再回去。

“师妹。”看到她,坐在桌前的京墨颔首打招呼。

“师兄。”苏娉见他在写医案,站在他旁边看了一会儿,因为略微俯身,在纸上留下阴影。

她又赶紧侧开。

“不碍事。”京墨将写好的医案给她:“这是最近接诊的疑难杂症,你看看。”

苏娉接过来,慢慢翻着。

“大夫,我最近喉咙有点痛,太阳穴也直突突,麻烦你帮我看看是咋回事。”有人进来,直接坐下。

“好,麻烦伸下手。”京墨收回落她身上的视线,开始诊脉。

苏娉不想打扰他,自己到窗边坐下,旁边的弟子正在用药碾子磨药。

“师姐。”他是尤老先生师弟新收的徒弟。

真要算起来张轻舟还是他师叔,不过简老爷子不认,只认苏娉这个徒孙。

小姑娘微微笑了一下,俩人又各做各的事。

妙仁堂里,到处弥漫着中草药的味道,还有京墨清冷如冬月涓流的嗓音,让师弟们按照方子抓药。

旁边药碾子的声音不绝于耳,苏娉心却完全静了下来。

医案上最新记录的是关于风湿病,病人骨节酸痛,不能屈伸,而京墨开出的是一个偏方——

枫球子煮蛋。

这个方子她在哥哥翻译的那本东洋汉方医药上看到过,可以缓解风湿。

枫球子本来就具有祛除风湿、活血通络的功效,这个方子值得一用。

上次老师让他们合作研究汉方医药,不知道他手里有没有一些古方,苏娉近来太忙也没来得及问。

这些方子她们都要研究验证可以使用后,才能开出来。

“师妹。”京墨端了杯热茶走到她面前,“你要自己试试坐诊吗?”

苏娉放下医案,接过热茶:“谢谢师兄。这样可以吗?”

“可以,现在人不多。你把脉辩证,我在旁边看着。”他说。

喝了口茶,她才发觉杯子里是黄芪,补气益血的。

她又多喝了两口,跟着起身:“好,那就麻烦师兄帮我坐镇。”

京墨笑着点头,一向笑意不达眼底的人笑容多了几分真切。

不多时,她面前就坐下一个病人。

“大夫。”这人看到她还是个小姑娘,沉默片刻:“能换一个人帮我看病吗?”

这个病人年纪不大,看起来也不过二十来岁,但对于中医的年龄却颇为看重。

不过中医看年纪辨本事的事比比皆是,她也不恼怒,更没有露怯。

苏娉没有出声,而是观察他的脸色。

面色萎黄,形体消瘦。

“我可以看看你的舌苔吗?”她不答反问。

这个年轻人下意识照做。

舌边红,舌苔白腻,郁热内伏。

她在医案上写下这行字后,笑着说:“同志,你是不是经常头痛发热而且口苦,并且时不时鼻衄?”

“对对对,我最近经常发烧,头非常痛,大夫,你说的鼻衄是什么啊?”

“鼻出血。”京墨在旁边解释道。

“哦哦,那对了。每次鼻子出过血就没那么头痛了,也不知道怎么回事。”

“我帮你切个脉可以吗?”

苏娉始终笑盈盈的,年轻人看到她这样轻松的表情,觉得自己这应该也不是什么大事,悬在嗓子眼的心放了下来:“行。”

他从一两分信任到现在已经有了七八分了,就看个舌苔就能看出他头疼发热流鼻血,这大夫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苏娉让他把胳膊垫在脉枕上,手指搭上去,她神色专注。

京墨坐在一侧,眼底笑意很淡,始终看着她这边。

“少阳枢机不利,气郁化热,动犯营血。”

“我给你开个药方,吃七剂就能痊愈,你看要开药吗?还是换个大夫给你看?”

“你开药吧。”年轻人也不质疑了:“我这实在头疼的不行了,刚才说的话你别放在心上啊大夫。”

苏娉摇摇头,不急不缓道:“生地30克、白芍二十克、水牛角十五克、柴胡十五克、丹皮……”

她每念一样,医馆的弟子就打开抽屉,用戥子称药,然后倒到芦苇纸上。

京墨眉眼柔和下来,拿过她面前的纸笔,开始记录药方。

等病人提着药离开后,他把医案还给她:“师妹可以单独看诊了。”

苏娉忍不住弯起嘴角:“谢谢师兄在旁边帮我镇心。”

京墨笑了下,说:“我前段时间收集到了几本汉方医药,你们学校有外语系,正好想找你帮忙拿去翻译一下。”

“没问题呀。”她迟疑片刻:“不过外语系的同学对于中药知识可能不太能理解,翻译出来的东西或许会有很大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