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第5/6页)

中医系的同学们知道这是给部队的,都铆足了劲,白天缝药包磨药材,晚上在宿舍里装药材,不知疲倦。

两天后,三千多个药包送到了七一五野战集团军第七兵团。

“这是东城大学中医系的同学们夜以继日赶制出来的驱虫药包,他们知道大家保家卫国付出的艰辛,希望同志们不要辜负人民的期待。”政委一抬手,各营连把药包分发下去。

沈元白在团部,他没来训练场。

陆长风见政委硬往他手里塞一个,挑眉:“我这皮糙肉厚的,野狼咬我一口都要磕掉半颗牙,用不着这个吧。”

他看着掌心里的药包,语气随意道。

“给你就拿着。”

都这么说了,男人也不好拒绝,药包有股奇异的草木香,他凑近鼻尖闻了闻。

“闻出里面有什么了吗?”政委问。

陆长风一脸坦诚:“没有。”

政委气笑了,摆摆手往另一边去了。

“药包上有数字,是编号吗?”忽然有战士开口。

“咦?我这个也有。”

“俺这儿也有咧!”

“在部队里说普通话!”是连长不满的声音。

“好嘛好嘛,晓得咧。”

陆长风翻过药包一看,上面确实有个数字——

十七。

懒得究查这是什么意思,随手把药包塞进兜里,他眉眼一正:“东西都拿到了就收起来,放好。”

“开始训练!”

“是。”

日复一日的学习是枯燥乏味的,对于苏娉来说却不是这样。

因为到了月底,学校两天假期开始,她跟着老师去了市医院。

她学习的东西派上了用场。

名单上的八人已经在医院门口等他们,张轻舟介绍他们互相认识,其实就是在说给苏娉听。

因为她在学校的这一段时间,中西医结合科已经步入正轨,开始接诊病人了。

而像她一样,第一次来的还有西医系的洛屿。

“苏学姐。”苏娉经常在西医系听课,洛屿自然是认识她。

她看着眼前笑起来脸上酒窝深陷的男孩,脑海里对他没什么印象,她温和道:“你好,洛同学。”

洛屿只是害羞地笑了笑。

跟着张轻舟进了医院,另外几个人在介绍这段时间接诊的病人,苏娉安静听着,在听到对于骨折患者使用的是新研究的复位治疗后,忍不住出声询问效果。

“效果很好,而且比中医和西医以往的骨折患者痊愈时间快了三天。”

听到这,她眉心舒展。

经过妇产科的时候,想到哥哥说的话,忍不住抬头看了眼科室外面的医生名单。

许知意-主任。

赫然排在首位。

驻足片刻,她轻声说了一句:“谢谢您。”

因为是临时试点的科室,就没有分太细,不像其它科室一样有内外科之分。

苏娉先去换了身白大褂,消过毒后进了科室坐诊。

“其实咱们科室是最清闲的,”有位男同志笑着说:“大家看病要么去左边中医要么右边西医,偶尔有在门口停留的,也就是辨认一下科室名字,然后转身就走。”

科室医案上有名有姓的患者,也就五个。

骨折的那个是第一个患者。

虽然大家事后都觉得是他疼痛难忍,看到离自己最近的科室直接就进来了。

苏娉坐在靠窗的诊台,看了眼门口,又看看窗外。

虽然心里预料到了,但还是有些失落。

洛屿在她身后的诊台坐着,见没人干脆拿起笔记开始学习,不骄不躁。

中西医结合科挺热闹的,都是几个医生说话的声音,西医过来查房的外科医生经过门口的时候听到里面的热闹,忍不住说:“这是过来唠闲嗑的。”

“你管他们呢,又不用医院出工资,都是自愿免费试点的。”旁边有医生翻看病历:“咱们科室前两天新收治一个骨折病人,转到中医那边去了。”

“怎么回事?”许无皱眉问。

“他说中医更有效,我刚才看到他了,应该是手法复位,用夹板固定住伤处。”他继续说:“中医治疗一般就是活血化瘀接骨续筋嘛。”

“听到咱这要解剖复位,不愿意。”

“我记得前一阵中西医结合科也收治了一位骨折病人,他们是怎么治疗的?”

“闭合性手术复位,小夹板固定。”

“效果呢?”许无拿过病历,看之前那位转去中医的病人情况。

“虽然很不想承认,”这人叹了口气:“但是比咱们和中医的愈合期要短,而且患者恢复的很好。”

在场的外科医生皆是沉默。

“有好的就要学习,不要固步自封。”许无把病历还给他,“我去中西医结合科看看。”

看着他又掉头进了那个临时试点的科室,有人说:“那位张轻舟同志是咱们主任的老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