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泰山脚下(第2/3页)

“他不杀我,也不折磨我,只是困着我不让我走。”邹普胜叹道,“也许是因为我连让人家杀都不配杀吧。”

他的话虽这样说,但朱标可不傻。如果事情如他所言,那么陈友谅留着此人,一定是想要折服他收入囊中,正说明他有着了不起的才能。

随着邹普胜的这几句话说完,气氛这才算缓和许多,赵轻涯道:“恩人吩咐我趁着陈友谅忙于战事的时候来救人,没想到你就给我传了消息,现在邹先生和我们一起去酆都,你看如何?”

朱标没有意见。

他一开始的警惕被打消后,反而因为邹普胜和刘伯温相似的文人风骨而产生了好感。

现在邹普胜也愿意去鬼城,就是多出一个处事稳重、能力高强的助手,能有什么不好。

木槎一直没出声,见踩在自己身上的几个人讨论好了,终于忍不住声音:“好了没?能不能走了还?天再亮些,我们可就不好出发了。”

“走,马上走。”朱标道,“再等片刻,还缺一位。”

木槎对朱标的态度依旧恭敬,闻言压制住救儿子的急切心情,问道:“还有哪位?不太重吧?公子,再来个成年人,路途遥远,老朽也许就撑不住他……”

“不重不重!”

一道声音突然传来。

嘟的一声,水面上激起一个十分的小水花,似乎是有谁从船上跳了下来。

水花晃动几下,橘非游到木槎附近,被朱标抱出。

它抖抖身上的水,骄傲道:“我可不重,像橘大人这个体重,在我们那边可算是苗条的。”

木槎险些要骂出声,不过转而一思考,橘非再怎么胖,也只是只猫,确实比成年人要轻,它的话好像也没什么毛病。

他没再说什么,深吸一口气,沉声道:“各位坐稳,我们走了!”

扑通,木槎带着身上的三人一猫,沉入了鄱阳湖中。

刚沉入湖中,他们就好像化在了水里一样,没有了身形,没有了气味,也没有了声音,再也不知是去了哪里。

船尾上,朱标跳下来的那个地方,有一道目光缓缓收了回去。

那是朱元璋的目光。

他在朱标出去以后,就也从船舱里出来,默默地看着朱标和赵轻涯说话,看着橘非从另一艘战船上下来,然后又看见了那个太师。

朱标不认识邹普胜,老朱同志却是认识的。他有几张探子们从武昌那边搞回来的画像,上面画了一些陈友谅手下的高官侯爵,特别传神说不上,认出来绰绰有余。

他可是日后创建了锦衣卫,把文武百官都像耍猴一样在手掌心里把玩儿的开国皇帝,安排这些事情简直是小菜一碟。

邹普胜的情况他略知一二,傅友德和丁普郎向他投诚以后,也说过些相关情况。

别的不说,他讨厌陈友谅和为人正派是不假的,和标儿一起出去不是坏事。

朱元璋叹了口气。

他再次依依不舍地看了一眼湖面,将视线放回了面前的无数巨船上,这一刻,他的所有柔情再次收了回去。

属于父亲的和软被他藏起,杀伐果断的枭雄气概在朱元璋身上升腾。

“来人,把咱的刀拿过来!”

———

木槎沉下去后,朱标先是一惊,下意识地屏住呼吸,随后才发现一层薄薄的光晕在槎妖周围浮了起来。

光晕颜色在黄白中飘忽不定,看似一触即破,实则坚不可摧,明亮稳定,将沉沉湖水隔绝在外的同时,又能抽取出氧气供里面的人呼吸,实在是个了不起的避水法术。

朱标一下子被吸引住,忍不住“亮”眼睛将法术解析了,记在心里。

短短几息,此术对他再不是秘密。

而赵轻涯正在给邹普胜介绍这门神通,他指着手中发出同样光芒的古剑,表示这都是它的功劳。

邹普胜道:“我的旧友……也就是赵兄所说的恩人,名字是杜青鸟,她是个修为有成的道妙真仙,比我强出数倍,拿出这样的宝物赠人,看来赵兄颇受她信任。”

这么被吹了一句,赵轻涯果然高兴,连连摆手:“没有,没有,这都是杜大人心善。”

橘非不甘寂寞,爬上朱标的肩头,大声问道:“赵轻涯,你还没说呢,那个什劳子酆都在哪里?我们走多久才能到?”

“在泰山。”

“泰山?”朱标望向他,“酆都怎么会在泰山?难道高百龄想给陈友谅封禅不成?”

“我也不清楚。”赵轻涯摇摇头,“我和木兄追查了几天,又得到杜大人的帮助,最后确实是在泰山脚下觉出了不对。”

木十三也道:“不错,那里阴气冲天,一定是鬼城所在!”

邹普胜倒有些眉目:“泰山么……二位可能不知道,泰山在秦汉时期,曾是人们心里的魂魄归依之地,有言道生属长安,死属泰山,就是这个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