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下套(第2/3页)

听到马秀英的那句话后,他就坐立不安了。

朱标向来敏锐,在他听来,母亲的意思是——你越来越像世子,而不是我的儿子。

历史上的君王,杀的都是父母兄弟,毁的都是妻子爱人,无情多于有情,有情胜似无情,权力阴谋下,眼睛里只剩下那张龙椅,最后称孤道寡,只由一个太监陪着。

朱标希望自己不会变成那样。

他大步流星走回书房,对着身后小跑跟上的魏忠德道:“你亲自去,别让旁人看见,把这封信交给御史台的李饮冰。”

“殿下还有什么要交代的话吗?”

“你给他,他就明白了。”

“是。”

魏忠德立刻接过那个信封,后退几步带上门,快步走了。

御史台的值房里,十几个御史正在值班,翻看各种弹劾的文书,记录各地的案情,忙得不可开交。

从东汉到元末明初,行使监察之权的一直多是御史台,到了洪武十五年时,朱元璋改御史台为都察院,往后的日子里,就一直是这个称呼了。

“李大人。”一个主簿抬头,“这份文书弹劾的是谁,怎么没有名字?娶了八个小妾,还要再逼民女嫁人,真是有本事。”

李饮冰侧头看了一眼,失笑道:“这人已经战死了,死者为大,那些条目都不好再论罪,我便把他的名字给勾去了。”

突然有一个书办敲门进来:“李大人,门外有人找您。”

“是谁?”李饮冰皱眉道。

“回大人,那人说是您妻子派来的,给您送东西。”

“你告诉他,我这就出去。”

主簿笑道:“李大人有福气啊,娶妻娶贤娶德,上辈子做善事了吧?”

面对同事的调侃,李饮冰装作什么都听不见,把手中凉茶连碗带盖儿一放,走出门去。

御史台正门前是条宽阔的大路,门口立两个石狮子,附近车来车往,载的都是各部的大人,繁华之中含有肃穆。

李饮冰出了门向四周一看,瞧见右面的石狮子边上立着一个人,身穿灰布衣服,好似正在等谁。

他走过去道:“东西呢?夫人叫你送什么?”

谁知那人非常没有规矩,拱手道:“您就是李饮冰李大人吧?”

“你不是我家的下人,你是谁?谁让你来的?”在官场沉浮的经验,让李饮冰心里很快明白了什么,他面色一沉,话里带上紧张。

“这封信给您,您好好看看。”魏忠德从怀里摸出朱标给自己的信封,又递过去手里用油纸包好的一包糕点,“这个就不用我说了吧?”

李饮冰拿过信放进袖子里,不死心道:“你家主人可曾交代了什么?”

魏忠德摇摇头,打死了也要做一个谜语人,什么都不说,弯腰堆上满脸的笑,做足样子离开了。

李饮冰满头雾水,越想越惶恐,急匆匆往衙门里走,回到值班房里,那主簿还在办公,看见他手里的东西,好奇道:“嫂夫人送了什么?”

“啊,李某出门前和夫人说公事繁忙,今晚不回家,她担心我半夜饥饿,送来了一些糕点。”

主簿羡慕道:“唉,天天看你们夫妻琴瑟和鸣,让我也想续娶一房了。”

“我的墨条用完了,去库房一趟。”李饮冰笑了笑,转身提起灯笼朝里走去。

这时候已接近傍晚,库房修在阴面,里头并不点灯,李饮冰把灯笼放在台上,借着它的光和夕阳的余晖,展开了手中的信。

能当官的人,记忆力都不会太差。

李饮冰一目十行读完纸上的字,基本把它背了下来,心里复盘一会儿,脸上的紧张慢慢退去,逐渐转化为兴奋和快意。

天上掉馅饼了!

这是什么?这是天大的功劳!

各部各堂的大人物们争来争去,最后投名状还是落在了我的手里!

把信颤抖着叠好塞进袖子里,李饮冰提起灯笼走了几步,走到门边时,又停下,重新把信取出来,掀开灯笼罩子,将其放在蜡烛火苗上烧成灰烬。

那一捧灰,他用帕子细细抄起来装好,随后打开窗户散去味道,这才拿上几根墨条回去。

坐到自己的位置上,他挽起袖子,拿毛笔在砚台上沾了墨水,提腕写起东西来。

御史台江西道监察御史李饮冰谨奏……

朱元璋很重视监察制度,他在前线打仗的时候,也要求御史们的文书必须送来,李饮冰的奏疏当天写成,没过多久就出现在他的手里。

大帐里,脱去甲胄的朱元璋手拿一本文书,来回踱步,近处的徐达刚刚汇报完军务,被他留下来吃饭,此时喝着一杯清茶。

“臣李饮冰,弹劾大都督朱文正骄横跋扈,任其部下掠夺他人妻女,亦不能自克。古人云:借使役,用权智,百端补治,幸而得免,所损已多,不若初不为之为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