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折扇的名字(第2/3页)

这个位置祉敕便可以透过隐约见到天色了。

墨蓝色的天空中除了细碎的星星,还有一轮圆月散发着暖色的黄光,看起来那么的远,尽管比平时大上许多,依然让人感觉到孤独和冷清。

“原来如此,我说月亮好像要明一些呢。”祉敕道,“不过月圆之夜每月都有,今天又怎么特殊了?”

“我爹不在,这就是区别。”朱标道,“虽然我已经请示过他,但他不在的时候总要方便一些,免得你和它被龙气影响到。”

“它是谁?”祉敕好奇道,“老大,你究竟要干什么?你有新宠物了吗?”

朱标没有回答,不知道从哪里摸出一个方块来托在祉敕面前。

祉敕一看,原来这是武英殿中最常用的玉玺,惊讶道:“老大,你偷老老大的东西。”

“这是借。”朱标懒得和祉敕争辩,解释道,“拿玉玺过来,是为了给折扇定名。”

被朱标插在腰带上的折扇飞起来,对着祉敕展开,上面的笔墨化为两个字:傻瓜。

“你说我傻瓜?”祉敕被气到了,“谁能知道你到现在还没名字!你跟着老大的时间应该比我久吧?”

折扇剧烈地抖动起来,扇面上的墨迹一阵扭曲,来回快速地组合了几个字,似乎是骂人的词,最后归于一片空白,悬浮在空中颤抖,委委屈屈地贴近了朱标的胳膊,在袖子上猫咪一般蹭来蹭去。

朱标替它辩白:“天时地利人和才最好,专门等到建国以后取名,就是为了能有玉玺加盖大印。”

“扇面是刘先生给的蚕丝所制,山水字画是宋先生所提,符是我刻写的,坠珠是钟山龙脉的眼睛,骨是千年竹妖的枝干,编绳是凤命皇后亲自织的,此扇全身上下都是至宝,只差一个名字,便十全十美。”

“叫什么?”祉敕道,“拖到现在,又把它说得这么好,一定是个好名字吧?”

“十五。”

“啊?”

“叫十五。数字那个十五。”

祉敕再次透过窗户看了看月亮:“因为今天是十五?”

因为大明传国十六帝,共二百七十六年。二,七,六,加起来是十五,朱标想用这个数目来提醒自己不要懈怠,用这个数目来赋予折扇更好的寓意。

不过这一层关系没有必要让纸扇与祉敕知道,朱标默认了日期十五的理由。

“叫十五也不错。”祉敕明显不觉得这名字好听,阴阳怪气道,“ 起码很顺嘴好记。”

折扇狠狠打了它一下,发出清脆的叮声,摊开扇面:我很满意。

祉敕看它竟然不嫌弃,认为折扇的审美一定是被朱标给潜移默化影响了,心中虽替它惋惜,面上做了鄙夷的表情,并不敢出声指责朱标敷衍。

渐渐的,日出东方,圆月与太阳一同在空中出现,阴阳交汇,日升月落,火红与暖黄的亮点闪动着变成贯穿墨蓝色长空的横线,为天地镶上沉郁辉煌的金边。

一声浩荡的钟响,从城墙处而起,飞过千家万户的屋顶,似乎有无形的波纹涤荡着还未退去的夜色,日轮照耀间清气上升,人气大盛,阴气混沌,连镇妖司大牢中的关押着的不见天日的妖怪们,都下意识的在此时瑟缩起身体。

日出之时,人道昌盛,只有人最贴近天地气运。

朱标把祉敕带到殿外:“用你的神通吸纳灵气。”

祉敕点点头,两手合住,双腿交错,摆出打坐的姿势开始运功。几息过后,奉天殿前的灵气如同海浪奔涌而来,宛若实质的云雾灌入碗中,白玉石阶前的光线甚至因此而跳动起来,场景极为震撼。

与此同时,朱标用指尖划破了手心,鲜血如珠串散落下来,焰火一般飞溅而出,一部分随风向后飘散,一部分蓄在掌中形成一小块红色的暗色。

小金龙叼住玉玺,在他手中一按,刺痛的灼烧感过后,朱标抬手示意折扇过来,在扇面的空白处按下了一个血红色的印记,随后端起祉敕,将碗中成液体的灵气泼在了上面。

几乎是骤然起效,烈火遇油,油入滚水般,折扇通过玉玺与大明的国运粘合在了一处,随即朱标蘸着剩下的血液,虚空写了十五两个字,勾连出扇面中的墨迹,于空中铸成名字,又拍回扇中。

片刻后金光大方,盖过初生的明日,十五缓缓落到朱标手中,焕然一新,身上种种颜色消散,不说山水笔墨,连扇坠的绳子也失去了颜色,只在扇骨上留下金边,在扇面上留下红色玺印,除此外处处皆白,充满了一种神秘的气息。

朱标撤去布置好的障眼法,带着一碗一扇返回殿内房间,等它们回神。

祉敕只是辅助作用,最先醒来:“这样看,这把小扇子还是不错的。”

“从我开始修炼不久后,十五就是我的法器了。”朱标道,“不出意外,它会陪我走很久。你在这里好好再呆一段时间,等到能熟练掌控紫禁城的结界后,我会把你移到武英殿去,那里人多,父皇平时也在那里办公,热闹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