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葛秋老狐狸来谈判(第2/3页)

“公公年事已高,终日为皇室家事奔跑,十分辛苦,不如欢公公先去我巡察卫招待厅休息一下?”

欢公公听罢他笑脸有些僵住了,太子殿下是要支开他,单独和葛秋谈。不过这件事毕竟是他主事,是陛下派他来的,自己走了是不是有点不好?

而葛秋则是对欢公公示意,让他去招待厅休息,此事就交给他了。

欢公公顿时大喜,心说葛秋仗义。

随即,他便欠了欠身随着巡官司去了招待厅。

等欢公公走了,容铮同葛秋道:“公公毕竟年纪大了,还来回奔波,实在令孤不忍再让他操劳。”

葛秋道:“太子殿下宅心仁厚,体恤宫监,实在令臣感动。为了避免公公过度操劳,微臣愿意代劳之,为公公为圣上处理好景王这件事。”

“有葛大人这句话,孤就放心了。”容铮便亲自给他倒了一杯茶水,葛秋双手接过杯子,他抿了一口。

两人开始为景王的事情互相商谈。

而从头到尾,容铮个人都没有表现对景王的不满,只是在谈论公事时,容铮便会用公事公办,不容侵犯的口吻。

这让葛秋第一步探寻了太子的底线。那就是秉公执法,就事论事。

葛秋暗地对太子有些刮目相看,对她持有原则办事有着认同感,只不过,这股仿佛年轻人的冲劲,一头的热血到底还是在官场上没有打磨好。

否则,太子殿下应该比传闻中表现的更圆滑点。

否则,陛下也不会因为对太子殿下大意,而放了一些权力给她。

眼下,太子殿下抓住这部分权力,她就能撼动出不小的动静,实在让他不得不为之诧目。凭借太子的手段,她恐怕会将所有的事情摆在明面上去处理。

为了避免这种摆在明面上,胁迫众人一起表态,而让对手得逞。

葛秋便道:“景王犯事,自有皇室宗族处理,太子殿下在自己管辖的地方抓捕景王,公事公办的行动,无可厚非,但微臣听说您的人曾经对景王施以武力。”

容铮客气笑道:“此言差矣,葛大人有所不知,景王由孤审问时,孤便三番两次希望景王能够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让他息事宁人。”说着她停顿下,有些叹气道:“可是皇叔非但不领情,还一味指责公堂之上的孤为晚辈,他先看孤是晚辈而非巡察指挥的身份,三言两语之中自持长辈,挟令孤公私不分。”

“你说孤能够为了亲情,而违背职责,徇私枉法吗!”

“至于武力,并非葛大人想那样,是景王酒气在身,再加上情绪激动而导致的痉挛,让他一时不慎从椅子上摔了下来。如今孤已经安排房间派了太医为他诊断,已无大碍。只是没想到会让人误是孤故意为之,实在是孤没有解释清楚的过错。”

此话一出,生生掐断了葛秋接下来以亲情牌来打交道商谈的打算。

葛秋心想太子真的跟传闻一样巧舌如簧,能言善道。并且先将他之后打算给景王从轻而判给堵得死死的。

他如果开口毕竟是长辈,或者景王酒后失言为借口,或许已经不适合了。

毕竟太子殿下已经表达了,自己有意放人,并非是故意针对,他如果再说下去,岂不是要加深太子和景王的矛盾。

这下子就有些难办了。

但葛秋毕竟是朝廷里的老狐狸之一的代表,他非常圆滑避开了太子不想触碰的区域,反而以退为进,道:“陛下得知景王行事糊涂,早已经勃然大怒,今日景王行差踏错,差点酿成大祸,罪之过皆在他身。倘若太子殿下要治景王的罪,也是符合公道之举。”

“于公于私,微臣都会站在太子殿下这边,为无辜死去的平民主持公道。”

葛秋说着,容铮再给他倒了杯茶,葛秋端起来喝了口道:“只是太子殿下初进官场,却不知水深人浅,公以公分并无大错,私以为给予交待是必须按照律法处理,但臣恐殿下好心办坏事,曾几何时无数才俊在此栽倒,皆是一笔数不清的例子。”

“为使得太子殿下既能公事公办,又不伤及叔侄感情,微臣斗胆建议太子殿下将景王交由微臣处理。由微臣协同刑部尚书共同处理此事。”

话到此处,听起来像是为了太子好,其实根本是在偷梁换柱,让景王交到自己手上,一来他没明确开口为景王求情,二来皆都是为皇室为太子着想的言论,听起来合理又令人舒展。到时候景王到手自然就被他们释放了。

然而葛秋似乎还有点在资历上的傲慢,他自持自己为官数十载,早已经看透初进官场的年轻人是如何鲁莽行事,又是如何得罪上官而被流放的。

正如他说的那样数不胜数,但他却没想过,太子从来就是数不胜数之外的特例。

容铮为此,她满带微笑再度要给葛秋倒茶,发现一壶茶已经被葛秋喝尽了,而老狐狸则是对着她淡淡一笑,仿佛在告诉她,用茶拖延时间的小手段没用,他也不急着上茅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