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敌军的恐慌(第2/4页)

葛秋可谓是活到老学到老,他学着容铮画大饼的口舌功夫,将这些乡绅说的团团转,甚至有的人恨不得立马就把身家卷进来了。

六城现在人满为患,又是平地,如果舆国军队打过来,六城就可能要变成屠城。所以百姓们一个个还不敢放松,大家到陌生地方第一晚上甚至因为有人害怕战火,情绪太过于害怕而在街上闹事。

还有的人到处走夜路,神神叨叨的,总之都是精神太紧张导致的,毕竟镇口城离这里只有三百里远,舆国敌军只需要花几天时间就能来到六城。百姓一个个还是人心惶惶,小儿夜间都不敢啼哭,狗也因为主人的情绪吓得不敢叫了。

这么呆了几个晚上,一个修路工家庭是真真切切看见镇口城的发展,还有桃花县开始变得富裕的,他记起自己在镇口城修路时,每晚都能听太子殿下在南镜英勇的事迹,甚至是太子殿下就是那位容王殿下的遗腹子的传言。只是没想到这变成了事实了。

修路工看着家里人的女人,孩子,一个个大晚上睡不着好觉。

他就带着一家人在门口的老榕树坐下,并且开始给他们讲自己在镇口城夜晚听到的太子殿下的故事。

反反复复讲了一遍又一遍,逐渐地邻居听见了也加入听故事的圈子,然后以一传十,以十传百,百传千,不知不觉地太子忽然就变成了神龙降世的形象,她是来拯救现在的大燕所有的百姓的。

并且十分的夸张,夸张到,以至于传到葛秋耳朵里变成了,太子已经化身飞龙翱游东海了。

葛秋觉得这些谣言真是乱七八糟的,要不是他见过太子,还知道太子是个极其狡猾的人,他还真的被这已经传的到处都是的谣言给欺骗了。

果然是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注战国策里的】

不过,葛秋认为这个谣言却阴差阳错地起到一定安抚人心的作用,于是,他派了县令亲自去宣传太子的形象,无论是什么,只要是好形象能安抚人心就行了。

葛秋利用容铮的名声来安抚人心,他也毫无愧疚,等手下都出去办事了。

赵泸和沈元秋还在外城守着城关,他们听说舆国敌军现在有陆续下山入侵镇口城的动静,而孟如军更是在镇口城拉着一帮他的手下开始了阻击战。

每到晚上孟如军都会带人回来,等天早又出去了。

这么陆陆续续三天了。

孟如军终于通知他们,舆国敌军已经完全占领了镇口城。

这让沈元秋十分不甘心,他参与建设的城市还没完成就被舆狗先给住了。

他顿时一脚踹翻了茶桌,赵泸则是冷静多了,他道:“最近城内的情况怎么样?”

沈元秋没好气道:“读书人的脑子就是好用,尚书大人那边你完全不用担心,现在民心稳定已经不像几天前那样百姓们都胆战心惊,总是想往外跑了。”

赵泸见他不高兴,他安慰道:“你现在既然已经知道战争的滋味,就应该知道战前不能浮躁,否则会影响接下来的判断。”

“我倒是想冷静下来,但是什么时候反击,葛大人又不说。太子殿下那边又没有消息。”沈元秋第一次觉得原来在前线带兵还要听上面的发令,他是多么的怄气。

早就听说文官婆婆妈妈延误战机,现在看来,他真是体会到其他武将的心情了。

若不是他出生沈家,指不定他早就被其他人差别待遇了。

赵泸的心情也很糟糕,他认为让出镇口城根本不是他所见过的打法,倒更像是妥协一般。他哪怕心里窝着过火,也不能够抱怨。

因为他还是选择相信太子的。

太子虽然年轻,但她运筹帷幄的实力早已经不在历代燕帝之下,她完全有能力应对这场战争。

只是,他不懂为何好好的速战速决,围打围困,要硬生生变成消耗战?

他们大燕是没实力了吗!既然没有粮食就更应该早点解决。

赵泸作为老传统军事家,他确实不能够理解容铮。

然而容铮也没有让所有人等太久,她在袁汉研发到一半时,将剩下的十斤□□做成摔炮给装好了,为了防潮防燥,她还特地裹上土瓦罐交给了杨松贵。

杨松贵作为户部尚书,他懂得调派哪方面的人才送□□,并且还配合已经学会如何放摔炮的匠师学了几手就下镇口城去了。

这群人秘密穿着舆军军服的人,他们纷纷在各城区内升起了风筝,敌军有人发现时,那人还以为风筝是燕国人在通风报信。

敌军也不知道有人在通风报信什么,他们只知道有异常就一定要除掉。

于是,有一个敌军直接将绑在一棵树上的风筝线砍断了。

风筝线一断,风筝上绑着的一包东西就从天而降直接掉在了地上,起初那名敌军还弯腰要去捡这包东西,还以为是什么可以立功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