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悬案(第2/3页)

这是一个女性被害者,现场找到了她的一只手臂和两个脚掌以及被切割下来的乳房,当时出动了很多警力全城搜索,但至今没能找到她的头颅和躯体。

因为缺少能够辨别身份的信息,当时的警方只能通过近期的失踪人口进行调查,但经过比对,他们所掌握的所有失踪女性的年龄,都无法和那具被找到的女尸经检验后确定的骨龄相吻合。

也就是说,要么是死者家属尚未报警,要么这个受害者就是外来尚未登记的人口,失踪报警地在外地,甚至第一案发现场也极有可能在外地,这对于那个时候的刑侦条件来说,找到受害者的真实身份,无异于大海捞针,同时也为破解这桩案子增加了难度。

最糟糕的是,在经过法医尸检后确定了该具女尸曾在死亡后被长期冷冻,这样一来,女尸的具体死亡时间就无法判断,寻找失踪人口的年龄可能是往前推几个月,也可能是往前推几年,当时最厉害的警察也对这个案子束手无策。

就在这个案子迟迟不能破解的第三个月,又发生了一起碎尸案,这个案子同样发生在津市,只是地点位于下沙岗隔壁的代东县。

最先发现尸体的是一个拾荒老人,他趁着雨停的时候出来捡塑料瓶和纸壳的时候在某一家餐馆门口的垃圾桶里发现了几个黑色塑料袋,出于习惯,他将每一个垃圾袋都打开,然后在里面发现了人体的残肢,当时拾荒老人立马吓坏了,是餐厅里吃饭的人听见老人的惨叫声跑出来,继而报警。

这一次发现的碎尸是女人连着头发的头皮,两条手臂和一堆剃完肉的骨头,经过法医拼接,除了缺少头颅外,这就是一具完整的女尸,但缺少的头颅和被剔下来的皮肉和上一具碎尸一样,依旧不曾找到。

因为尸体发现地点的特殊性,警方甚至还检查了那家餐厅里售卖的所有肉类,虽然最后确定餐厅里售卖的肉类都是普通可食用的家畜肉,但这个消息传出去后,当时城中还是人心惶惶,肉摊和餐饮里的荤肉一段时间内销售困难。

很多人觉得,被剔下来的那些肉或者就和电影里演的那样,混入食用肉类中,被做成食物售卖给了普通食客。

这两个案子有许多共同点,比如受害者都是女性,尸体被发现的前一天晚上都下雨了,而且包裹尸体残肢的都是同一种黑色塑料袋。

只不过那中黑色塑料袋太过常见,没办法以此为线索查找。

但同样的,这两个案子里也有一些不同的地方。

比如第二具寻找到的女尸的死亡时间可以明确判定为两天内,尸体呈自然腐烂的状态,而第一具女尸被长期冷藏,按照当时的条件,没办法判断女尸的死亡时间。

同样的,津市警方依旧没有在本市的失踪人口中找到和这个受害者相匹配的女性。

那个时候,街头小报都在抨击警方办案不力,整个城市人心惶惶,很多女性不敢在雨夜出门,因为线索太少,案子迟迟没有进展。

又过了一个月,第三次抛尸案出现了,同样是在下雨后的第二天,一群晨练的老人在丰华的草丛里发现了几个黑色塑料袋,当时这个碎尸抛尸案已经是家喻户晓了,因此那些老人不敢打开那些诡异出现在草堆里的黑色塑料袋,只是在第一时间报警。

等警方赶到打开后,里面又是一堆被肢解的碎尸。

这一次除了一具新发现的女尸外,又多了几个重复的身体部位,但同样的,这具女尸也没有脑袋。

经过DNA对比,那些重复的身体部位属于第一具女尸。

第三次碎尸案相较于前两次又多了一条线索,那就是前一天晚上有人曾看见一个穿着雨衣的人影拎着几袋东西出现在公园附近。

因为是下雨天,目击者没有看清对方的长相,可从对方的体型、身高判断,极有可能是个男子。

当时很多地方都没有安装摄像头,再加上雨衣上并没有特殊的图案和文字,因此这个线索最后也没有为破案提供什么帮助。

一连死了三个女性,还是这样残忍的杀人手法,而案件没有一点进展,津市内风声鹤唳,女性人人自危,那段时间女性出门几乎全都成群结队,上夜班必有家人接送,就当很多人以为那个雨夜屠夫会再次犯案的时候,他居然就此消失了。

当时负责这个案子的刑特队长被记大过一次,其他人员也有不同程度的处罚,而这个案件则被尘封起来,成为了一件悬案。

“两天前,东广省开阳市发生了一起碎尸案件,碎尸被找到的前一天晚上刚好下了一场大雨,现场找到的尸体残肢中同样缺少了能够帮助辨别身份的脑袋,女尸被切掉了乳房,四肢,切成块的尸体用黑色塑料袋包裹,作案手法和十多年前发生在我市的雨夜屠夫案极为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