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第6/7页)

陆广全虽然脸上还是淡淡的,但握着插班证的手微微有点紧。

“走,咱们下馆子去!”卫孟喜坐在后座,手轻轻搂在男人腰上,心里的小鸟都快飞出来了,什么“陆广全你可得争点气”的话,不用她说,他自己心里应该有数。

“陆广全,你要能考上矿大,我也要争取念个职大夜大之类的。”

她的文凭一栏填的是文盲,他结婚前就知道,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沟通,不妨碍她成为他钦佩的女性,对于文盲考职大夜大的话,他不仅没笑,还眉头舒展。

因为他发现,这次回来之后,妻子的认字水平大大提高,基本的常见字都会读会写了不说,听文凤说她还把所有小学初中的课本自学完了。

别人要花八到九年的时间才能学完的东西,她半年就能学完,这不是天分啥是天分?只不过是以前被耽误了而已。出差前他教她认字就发现,这个女同志真的很有天赋,一个无论多复杂的汉字,她只要教一遍,就能记住,下次再复习,还能靠着记忆一笔一划的写出来。

同样是从零开始,家里那四个小不点就是懵懂的,简单的“天地人”教了好几天,也写过好几篇字,结果半个月后再复习,又不认识了。

有对比,陆学霸的心里就觉着,妻子的文化程度,如果肯用心,她也愿意的话,是可以再提一提的。

卫孟喜摸了摸怀里的小学毕业证,“你放心吧,到时候咱俩谁拖谁后腿还不一定呢。”

路上随便找一家国营饭店,只要有钱,也可以不用票,点了三个小炒,虽然味道一般,价格也贵,但最重要的是开心嘛。卫孟喜皱了皱鼻子,怎么感觉闻到一股久违的熟悉的味道?

“嫂子,你看那家卖啥的,好香呀。”

卫孟喜顺着文凤的手指看出去,斜对面的一个小摊子,居然是明目张胆卖炒板栗的!不仅有卖板栗的,还有卖烧饼包子馒头花卷的,还有一些卖菜的小摊子,俨然已经有自由市场的雏形。

“嗐,治安队也不管,他们就把摊子摆到咱们门口来了。”国营饭店的服务员,撇着嘴,十分不痛快。

虽然这些小吃摊对他们生意影响不大,但看人家生意好,一天挣的钱比她一个礼拜工资还多,赶又赶不走,吓也吓不着,公安都睁只眼闭只眼,他们也拿人没办法。

卫孟喜才不关心她酸不酸呢,那甜丝丝的香味,直接钻她脑子里出不去了,必须要一斤糖炒板栗才能祛除,“等着,我给你们买。”

卖板栗的是个老太太,五十来岁,衣服虽然打着补丁,但人收拾得十分利索干净,让人觉着她做的东西肯定也是干净的。这是金水市的人民路,当之无愧的闹市区,别看现在只是一片平房,但现在不远处已经在建人民广场,以后这里就要成为有名的步行街,那商铺位置是千金难求,上辈子她想来附近租个门面开饭店,还找了不老少关系,花了很多钱呢!

“大娘,给我来三斤,分开装可以吗?”

平时的顾客都是半斤半斤的称,一口气三斤,大娘抬头看她,“要趁热吃,吃不完就不香咯。”意思是委婉的劝她少买点,姑娘倒是个顶漂亮的姑娘,就是肚大眼小,年轻人都这样。

可卫孟喜是骑着自行车的,到家也就半小时的事儿,到时候正好赶上娃放学,还热乎乎的呢,“没事大娘,家里孩子多,您给我来三斤就是。”

因为开了这个头,老大娘的话匣子也打开了,“小女同志看着眼生,你先等会儿啊,还没炒好。”

“我金水矿来的。”

哦,矿区的,那也不远,矿上除了条件艰苦些,其实不缺钱,城里还有很多没分到工作的知青和毕业生,上有老下有小的,那条件可差了,但矿区的不一样,只要能在那里生活的,都要么是工人要么是家属,“我后面这家就是矿上的,你们矿上工资高,他一家子都跟去享福啦。”

卫孟喜苦笑,矿区工资高,这真的是个美丽的误会,但相对于城里四处都是尚未就业的青年来说,矿区又确实一副欣欣向荣。

说起后面这家人,老大娘倒是来了兴致,“他们家这栋房子是返还的祖产,住着个老大姐,腿脚不太好,还经常跟儿媳妇吵架。但人儿子孝顺,在矿上当领导,上个月直接来把老娘接走享福了,这么好的临街门面就空下来,可惜坏了。”

卫孟喜听着,顺口一问:“那他们家就不想租出去挣点房租?”

“哎哟,谁说不想,可谁敢啊?要是搁二十年前还有可能,现在啊……”老太太叹口气,私人摆个小摊都要被围追堵截,这要是敢租门面,不是吃了雄心豹子胆是啥?

卫孟喜本来是专心等板栗的,心想三斤够不够,桂花嫂对自己不错,他们条件不允许,自己帮不上什么忙,给孩子买点吃的也不算啥。此时顺着话头看过去,眼睛就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