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毕业(第3/4页)

她甚至看到优秀毕业生的视频祝福合集,大概是怕刷到一个经久不提的人,索性都没点开。

尽管过了两年,她也清楚地记得,许京珩没有食言。他说的那句‘就算没有保送,我也照样在高考时给你拿个第一回 来’,最后一语成真。市高考状元,说起来多么风光的一件事,谁能想到这句话是为了预付她送的那条围巾。只是现在想来,似乎同她已经没有太大的关联。

她迟滞了几秒,继续往下划。熟悉的头像在屏幕下端出现。

他只发了简单的四个字“高考加油”,但是底下一反往常,没有任何的点赞评论。她猜测是同质化的内容太多,没有引起好友的注意。

所以她也不敢有任何动作,生怕手滑,小心翼翼地熄了屏幕。

考试那天,考生们轻装上阵,班主任却背着一个容量巨大的托特包,好像除了准考证,什么东西都能从包里拿出来。考场开放之前,赵海琼将班里同学召集,叮嘱了几句,直到考场的伸缩门自动打开,她站在人群后边,踮着脚朝同学们喊:“上帝送黎明来,是赐给所有人的。别怕,用平常心去考。”

这是高考改革前的最后一场考试,南樟作为改革试点之一,17年开始,取消文理分科,采用7选3的方式,共35种排列组合,说是把选择的主动权交到了学生手里。夏知予他们作为高考改革前的最后一届,一旦没考好,将会承受比以往高复生更大的压力。

谁都想把这场仗打得漂亮。

三天的时间,以手腕发胀告终。

从考场出来的时候,他们没有意料中的疯狂。所有人都说放纵自己的时候到了,但实际上也没做什么超出寻常的事。甚至说想要睡到日上三竿的同学,第二天又醒在了早晨五点半。

放松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却又填报志愿的那一刻戛然而止。

都说高中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独木桥虽窄,但是同学们的想法简单纯粹,都是为了一致的目标,冲破脑袋往最高分考、往最好的学府奔赴。很多人以为摆脱高中,等待着他们的将是自由丰富的大学生活,事实上也是如此,但等真正走进大学,他们才明白,当你面前摆着成千上万条道路的时候,他们反而不知道该走哪条路了。

夏知予发现,自己一直以来都没有足够热爱的事物,她不知道自己跟进行对话,不知道自己真正的需求。

脑海中想起一句“高考加油”,她突然想到了许京珩。但她记得许京珩跟她说过,如果尚且找不到一件热爱的事,那就找一个相对来说适合自己的专业。慢慢摩挲、慢慢碰撞,兴许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在老师和家长的建议下,她选择了京大的汉语言文学。陈淑敏很满意这个结果,她甚至在脑中构画了夏知予未来的职业,在她眼里,那份职业一定是轻松稳定,适合女孩子的。

-

九月。各大院校陆陆续续开学。

程岐如愿考上了京师大,她俩的学校都在京江,但是因为院校不同,开学的时间也不统一。

程岐的开学时间比她早,她不想一个人去陌生的城市,就央着夏知予一块儿去。正巧夏知予所在的学院招志愿者,时间跟程岐开学的时候撞上,她在班助那儿报了名,两人收拾行李,坐同一个航班飞去京江。

夏知予是汉语言1601班,班助是上一届同专业的学长,名叫厉修文。因为要辅助班主任做好新生入学工作,暑假还没结束,他就匆匆返校。志愿者报道那天,他领上夏知予他们,交代了开学事项。

夏知予被分配在学院大厅的报到处,坐在厉修文旁边,辅助他登记人数收集资料。

学校只给她们一天的调整时间,当天领书、领军训作训服,告诉他们所在的连队。大一还有晚自修,晚自修的时候,班主任领着教官过来,交代军训细则。

在此之前,教室里早就议论开了。

“听说我们学校有教官队,军训是由本校学长学姐带训的。”

“真的啊?那都是自己学校的人,应该不会为难我们吧。”

“我认识上一届的学姐,她说他们军训的时候还挺水的。”

有人反驳:“但是也有严格的啊。我记得去年有个学长挺狠的,站军姿的时候一个个检查,别人都吃完饭了,他们班才解散。”

“而且,军训成绩还分两部分,实践成绩加理论成绩,我真是没想到,军训都要理论考。”

夏知予没听到这些话,她开学来得早,一直帮着班助做事,晚自修的时候,厉修文让她帮忙打印资料,铃声响起的时候,她还在文印室校对数量。自然也没看到教官是谁。

第二天清早,寝室的人互相催促着起床,大概是因为昨晚教官的一番话,谁也不敢在军训第一天迟到。